稻盛和夫谈皈依佛教:磨练灵魂,提高心智,赚钱只是顺便的事情

稻盛和夫说:「我之所以皈依禅宗,因为禅宗特别重视心性即灵魂磨炼。心灵肮脏的人感觉步履艰难的事情,在心灵纯洁的人那里,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因为心灵纯洁的人,能够保持气定神闲,因而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


1958年,当时27岁的稻盛和夫和八个伙伴成立了京瓷公司。

小米的雷军是和7个伙伴喝完了一锅小米粥,决定公司的名字叫小米。

稻盛和夫则有点踏入了不归路,和7个伙伴割破手指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在创业之前,稻盛和夫也很沮丧,他毕业于名牌大学,竟然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

那时候他也是个“愤青”,抱怨社会这么不公平,想着不如去混社会好了,他曾经打算去帮派的事务所,但最后终究是没有踏进那道门。

后来,稻盛和夫进了一家名为松风工业的绝缘子制造公司,这个公司他混的并不是太好,公司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到最后这家公司已经维持不下去了。

勉强干了三年,稻盛和夫又失业了。

既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创业吧!

于是,他和几个小伙伴一起踏上了创业之路。

创立了京瓷的第一年就很顺利,他们成为了松下电子的供应商。这得益于稻盛和夫之前和松下打过交道,完成过一些对方肯定的工作。

创业第一年盈利了300万日元,五十年代的三百万日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意味着他的创业走路走对了,起码不用为找工作焦虑了,他已经成为可以雇佣别人的老板。

此后,京瓷踏入企业发展的高速路,从十几名员工到几万人,稻盛和夫凭借着高超的管理水平让京瓷成为日本一流的企业。后来,他又将京瓷带入了世界500强。

在做管理层的时候,他经常会反省自己,做事情有没有私心杂念,如果没有这些困扰,他才能清楚的看清自己,更能看清楚竞争对手被欲念控制下的商业本质,从而能够带领企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低成本高利润,稻盛和夫创建了“阿米巴经营”。所谓“阿米巴经营”就是以各个阿米巴(部门)的领导为核心,让其自行制定各自的计划,并依靠全体成员的智慧和努力完成目标,让一线的每位员工都能成为主角,主动参与经营,进而实现“全员参与经营”。


1997年,稻盛和夫人生中遇到了第五个关键时刻。

彼时,他刚做完胃癌手术,从京瓷的名誉董事长职位退了下来,完全可以过任何自己想过的生活,就在这个时候,稻盛和夫决定出家。

稻盛和夫的管理学和商业智慧都是从哲学和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出家修行,似乎是他命运里早已经定好的人生轨迹。

商业无不是利益为重,而稻盛和夫倡导的则是利他之心,但商场上混,毕竟是利己主义,利他主义不是等于自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他的观点受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困惑。

他的倡导和商业的显示,是两个逻辑,看起来一点也行不通。

稻盛和夫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他向日本的西片禅师提出希望更多的学习佛学。

西片禅师就让他去圆福寺出家。

稻盛和夫觉得自己是个生意人,去寺院修行似乎是很遥远的事情。

西片禅师说只要你有这个志向,修行是心之所向,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都可以修行啊!

于是,稻盛和夫就去寺院出家了。

在修行的时候,

他挨家挨户的去诵经化缘;

在寺院阅读佛经,学习佛法;

打扫寺庙,从一个扫地僧做起。

有一天化缘的时候,一个环卫工人送给他500日元,让他去买一个面包。

那个时候,他忽然悟到了“利他之心”的本质,佛教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倡导的一种利他之心。

他终于在企业经营和佛教之间找到了统一,而之前是对立矛盾的。

在佛教的世界里没有对立,任何事情都是统一的。

佛教讲的是“自利利他”提倡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不要只为自己的利益,也要照顾他人的利益

在稻盛看来,经营者必须竭力排斥“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之心,在关爱心、慈悲心、利他心的基础上,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最终让员工、客户、企业周围所有人都获得幸福。

尽管稻盛和夫被尊为“经营之圣”.

不过,在这个世界里,更多的人相信的是弱肉强食,利益至上。

而稻盛和夫的修行生活方式和奉献的人生理念,似乎不是那么容易做到。

利他主义,这恰恰就是他创立企业并进入世界500强,实现市值800多亿美元的核心所在。

从商道到佛教。稻盛和夫把一个做企业的人修炼到最高的位置,从而悟出了新型社会下的 “工作禅”

他说,“我们为什么工作?是为了磨练灵魂,提高心智,赚钱只是顺便的事情。”

欢迎大家分享和转发 “加密的故事”,分享便是日行一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稻盛和夫谈皈依佛教:磨练灵魂,提高心智,赚钱只是顺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