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一部童话故事?还是一部世俗小说?

读杜君立《中国盒子》

《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相信大部分人都没有看过真正的名著,而是通过1986年的古装神话剧《西游记》而熟知这部名著的。讲的是师徒四人一路抢滩涉险,降妖伏怪,历经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修正果的故事。孙悟空在小说中是一个个性很鲜明的人物,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是西行的主力;猪八戒是一个性格憨厚、力气大,但同时又好吃懒做、贪图女色的一个人物;沙僧是一个沉默寡言、任劳任怨,一直在师傅身边的老好人;唐僧则是一个普通僧人,由于悟性极高,被唐太宗选定去往西天求取真经。


《西游记》创作于明代中后期的社会情况和开国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正不断激化,并且日趋尖锐;思想文化上启蒙思想兴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涨,市民文学日益蓬勃发展,小说和戏曲创作进入到一个全面繁荣兴盛的时期,经济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因此作者吴承恩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创作了《西游记》,其中必然有一些符合当时时代背景的元素存在。

石猴、齐天大圣、孙悟空、孙行者都是唐僧大徒弟的称号,这些称号,对应不同的小说剧情。其中石猴指其出身,暗指出身孤儿,无父无母。出生于花果山之中,一出生就面对的是穷山恶水、弱肉强食的世界,因此它去拜师学艺,很快练出一身旷世本领。又按照弱肉强食的规则,逼龙王给了它金箍棒、逼阎王修改生死薄、逼玉帝不得不封它一个官。不管怎么说,孙悟空只是一个孤儿,机缘巧合之下习得一身本领,而龙王、阎王、玉帝则是官,一个孤儿一个官,可想而知最后被镇压在五指山下。


猪八戒则是一个符合大部分普通人的形象出现,好吃懒做,又贪图女色,即使在西行的路上,依然不忘它的高老庄。而且在西行途中,面对种种困难,首先退缩的就是它,畏首畏脚、欺软怕硬。

沙僧是一个被边缘化的任务,是最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中厚质朴的一个人物。

唐僧是小说中的一个普通人,之所以能成为小说中的一个主角,即是因为他是被唐太宗选中之人,也是因为他的精神,不求取真经不回头、一直向西行的精神。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西游记中的五人团队正好诠释了马斯洛需求理论,猪八戒代表生理需求,沙僧代表了安全需求,白龙马代表了归属感,唐僧代表了荣誉需求,孙悟空则是最高的实现自我价值。

唐僧与孙悟空实际代表了社会的精英阶层;猪八戒代表了中国广大的农民,同时他的武器是钉耙,其实也是农民犁地的工具;沙僧一副担子一挑,是一个小商人的形象,在中国传统的理念中士农工商,商人是最没有地位的,也没有话语权。

一路西行九九八十一难,你会发现除白骨精无靠山以外,其余妖怪不是太上老君的坐下小妖,就是如来佛祖灯油边上的小老鼠,这不正就是,我们所见到的各个衙门里的小鬼吗?

《西游记》从根本来说是一部官场世俗小说,但却没有爱情,没有浪漫,没有生活,没有风花雪月,有的只有取经这个身不由己的工作,只有妖魔横行名不聊生的社会,只有永远不可撼动的体制。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其背后反映的社会现象,时代背景才是一本小说成为名著的关键所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游记》一部童话故事?还是一部世俗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