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廌学论语(八佾|十一):孔子是个如有神论者,礼的仪式感非常之重要。

【原文】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学习】

孔子并不提倡宗教信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他没有见过鬼神,不知道有没有鬼神,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既不是无神论者,也不是有神论者,他是个“如有神”论者。易中天教授做了一个分析矩阵来解释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

说有神,没见过,不诚信。说无神,又没了敬畏和约束。不管怎样,“如有神”却是有好处的。当然,孔子肯定不是功利主义者。他是“生之安行”,我等俗辈只能“困知勉行”,先把算盘打清楚再去行动。

祭礼本对鬼神而设,古人必先认为鬼神,才开始有祭礼。钱穆说,孔子论学,将心比心,就日常心情实际感受上具体指点,而非凭空发表言论。人心都是相同的,不为古今而殊。

前面两句,都是弟子观察孔子祭祀时情态记录下来的。

祭如在:祭自己祖先的时候,好像祖先在场一样,孝心纯笃至诚。

祭神如神在:祭神的时候,好像那神明在上,态度恭敬专一。“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假如神真有灵,他当如何要求自己?敬他,信他,就按他的要求做。

祭礼,关键是心要真诚。所以孔子说,祭祀必须亲自去,不能让人代劳。否则,虽然礼到了,但心不能到,就如同不曾去祭过一样。

现在有一种网上扫墓的形式,这种形式孔子估计是不会赞成的。孔子如去扫墓,必先铲除坟墓及周边的杂草,整理下环境,然后摆上祭品,和祖先做一通对话,烧几柱香,磕几个头,最后告个别,就好像祖先依然活在你眼前一般恭敬虔诚。

礼是一种仪式,什么是仪式呢?法国童话剧《小王子》里有一段对白,说明了仪式的本质特征。小王子问:“仪式是什么?”狐狸答:“这也是经常被遗忘的事情。仪式就是要定下一个日子,使它与其他日子不同;定下一个时间,使它不同于其他时刻。”

从心理学的角度,仪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具有可重复模式的、表达价值与意义的行为和活动。仪式的意义是人们赋予的,本身不具有目的性。这样,通过仪式营造一种特殊氛围,从而给人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参与仪式的自觉卷入进去,产生了“认知状态切换” ,最后起到教化、教导的功能。

所以祭礼,仪式感很重要,如果随随便便,那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你在糊弄鬼呢!”

【译文】

孔子在祭祖先时,好像真有祖先们在受祭。他祭神时,也好像真有神明在他面前。孔子说:“我若不亲身临祭,就好像不曾去祭过一般。”

【注解】

1、祭如在:这个祭指祭祖先。

2、祭神如神在:这个祭指祭天地之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廌学论语(八佾|十一):孔子是个如有神论者,礼的仪式感非常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