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感恩有了女儿,让我有机会一起成长

说到感恩,很自然的对象是父母尊长。

要感恩的很多很多。今天我想提的,是孩子。女儿,感恩有你,让我有机会和你一起成长!

每个人的成长,都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我们无法选择生长在怎样的家庭,但可以学会觉察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迁善自己,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都得到更好地成长。

协商解决,避免阳奉阴违

娃儿5天4夜的军训上周五结束。

整整四天,除了偶尔从老师每天发到群里的一两百张照片中淘出几张咱孩子的身影,没有她的其他音讯。女儿没打电话回来,我也忍住了没给她打电话。

手机的问题,我本来就担心孩子自己在外会控制不好,不希望她带去,看到学校发的通知里,明令军训期间电话手表和手机都不允许携带,如获圣旨。孩子却为此很是郁闷,嘀咕道:“我反正要带去。”

我考虑再三,与其让她在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偷偷带,不如让她光明正大地陈述清楚理由,以争取家长的认同、许可,并借此再次规范约束她的手机使用。

于是,我们有了新的约定。

“士别三日”,表达欲望、表达能力突飞猛进

上周五上班时,想到晚上下班回家就能见到娃儿,就一阵阵地激动,尽管我这当妈的自由时光也由此结束,毕竟“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妈,妈,我回来了!抱抱~”——这是我幻想的娇羞女儿状。

哈哈,事实上我们家女汉子是这样的:

“宝贝儿,回来啦,让妈妈抱抱!让妈好好看看,黑了!瘦了!”

娃儿袖子一撸起,展示她的小臂和大臂,“瞧,没啥区别~倒是这几天帽子天天罩在头上,都有些强迫症了,这会儿脑袋上没东西还怪别扭的。”

一整晚,娃儿的嘴那个忙啊,几天里的各种趣事、逗事、糟心事一股脑儿地“巴拉巴拉”:

每个教官都被我们起了外号。我们班的教官叫“脚跟痛”(呵,亏他们想得出,咋联想在一块儿的!这是对教官的关心吗?)。知道为什么吗?(人家还设问)教官头一天给我们训话,刚讲两句,人不见了!原来脚后跟踏花圃里,栽进去了!哈哈哈……隔天,有同学听到他向别班教官抱怨“脚跟痛”,于是得名。

“这几天想妈妈了吗?”

“想!”(咋没给妈妈打电话呢?)

“累吗?苦吗?有没有哭鼻子?”

“哭了一次。”

呃?

“是给xxx气哭的。”

啊!?

“xxx老是在集会时在后面讲话,提醒她,她振振有词‘教官又没批评!’结果后来真的批评我们连了,她居然说‘又没点名批评我!’”(还挺有责任心、集体荣誉感的嘛!)

……

眼看都快九点了,奶奶在微信上关心起娃儿的状况,我回复:小啰嗦婆还在啰嗦着呢,饭都顾不上吃!

她那碗饭真的还没怎么动过。

我这唯一的听众,可是当妈的呀,哪里还能再像开始那样兴致勃勃地听下去呢。

“这一刻起,你的嘴巴只能用来吃饭!再说我也不听了哈,等你吃完了才能继续”。

严令才刚下,爸爸回来了。

得,爸爸没听过呢,小姑娘话匣子继续,逗比的事儿不厌其烦地再重复。

自由与空间

女儿这是头一回离开我们身边,住到没有自己亲人的地方。不过说实话,我倒并没有太多的担心和焦虑。

并没有刻意要给予双方自由和空间,但我和她都享受到了。

我很庆幸在她十岁这一年来做了一件事——任由她高兴就往我背窝里钻。三个超过一米五的人挤在一张1.4m的床上,真是够呛哦~

最近听了现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前同事的一堂课,回味起来发觉这件事无意之中帮助孩子更好地修复了她的安全感。

有段时间她天天晚上非要和我挤一被窝,即使我试过软硬兼施地请她独享自己的床,她都坚定地要我抱紧她睡。突然某天她回自己的床去了,邀她也不来了。

【写在后面的话】这篇文章是在公交上一点一点整出来的。这两天孩子参加校运会,今天上午有200米跑,这是她曾经拿过冠军的项目,好想看着她奔跑!

这篇主要与军训相关的文章,该了结了。女儿是它第一个读者。

孩子军训出发时曾嘱咐我们:“我不在你们身边时,照顾好你们自己!”

我现在给我母亲打电话,也常常说:“照顾好自己!”

女儿,我会牵着你的手,但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无可替代,有一天我会放手,因为路要自己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恩节,感恩有了女儿,让我有机会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