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间文化的共生与互动

程美宝教授说,研究地域文化,不能为地域所囿,因为中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域是变动不居的,“研究对象脑海中的区域观念,并不一定和我们作为研究者划分的区域范围叠合;而他们以区域来划分的文化现象,在很多情况下,实际上也是‘跨区域’的。”以广东为例,如算上解放后才划给广西的北海、钦州等地,广东地域文化的叙述格局就得做较大调整。像粤北的连州,有好长一段时间属于桂阳郡,乃是朝廷有意在政区上突破岭南自成一体的格局,便于威慑控制。而且广东也有很长一段时间笼罩在楚文化的荫翳之下,今日越秀山尚有楚庭遗存,就是证明。当年秦始皇派大军南下,开凿灵渠,沟通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使两大文化区域从此难以切割。再如西江流域,原是早期两广的核心地区,封开是汉代交州刺史治地,虽然宋代以后两广分途,但沿西江而上,“无东不成市”,仍然是广东人的天下,经济、语言、风俗均呈现高度一体化。

近者不说,远如上海,上海与香港的双城故事业已经著名学者李欧梵的《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充分阐释。如果从三十年代再推前到上海开埠,上海更是粤人驰骋逐鹿、风光无限的舞台,上海著名学者熊月之教授在《广东人在上海》(宋钻友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的序言中给予了高度评价,说是没有广东人,很难想象上海会是什么样子。反过来,上海的日益提升的国际地位,广东人的上海经验,也深刻影响到广东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时光再拉近至于当前,长三角与珠三角实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两大引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前,因应广东文化的北伐,上海方面曾邀请广东组团前往研讨,开启两地文化互动的新篇章。

其实,地域文化与国家文化,本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置诸一省之内,像岭南文化,也可以说主要由广府、潮州、客家三大民系的地域亚文化相互共生互融而成;当年“岭南文库”的创立,就有为三大民系立传的初衷。因此,地域文化建设应该“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微观切入,见出宏观”,尤其重视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这一理念,2010年,笔者在浙江师范大学作《岭南文学与江南文学的渊源》(《江南文化研究》第5辑,学苑出版社2011年版)的发言,就引起了各地同行的共鸣。上海朱丽霞教授的研究也表明,岭南文化在清初异军突起,既有粤人北上游学有关,更与大批江南俊彦南下有关;这种区域间的文化互动,是地域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黄树森教授主编的《上海九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与《广西九章》(广东人民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则对晚近以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双域互动,以及两广之间区域文化的共生与互动,作了精彩的演述,成为二书最突出的亮点。而在这一点上,李欧梵的《上海摩登》,可谓早着先鞭。对区域间的文化共生与互动的关注,将大大拓展地域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新空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域间文化的共生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