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平台,你靠什么养活自己?

本文首发于APP:初心客厅

01

学长是个有故事的人。

毕业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编辑,算得上初始团队了。

刚进公司时,赶上互联网发展风口,前后融资几轮,学长的底薪火箭提升,从6000+涨到20000+,职位也从编辑一跃到了品牌总监。

那时候,周围很多人羡慕学长,夸他年纪轻轻就有所作为。

不到2年,公司烧光投资,团队解散,学长觉得自己堂堂品牌总监,找下家还不简单?

但是,接连面试碰壁打击了学长。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眠,在朋友圈分享到:有时候离开公司这个平台,才发现自己狗屁不是

02

的确,如果背靠一个顺风顺水的平台,很容易产生成长错觉。

假设,你是一支足球队队员,你的老板是这个国家的首富,你的年薪是1050万,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很棒很了不起?

但如果把你放到世界足球市场中,你会发现,你真的什么都不是。尽管你的球队叫恒大,你的名字叫郑智(不要误会,我很喜欢郑智)。

在平台下,我们很容易产生三种错觉:

薪水错觉:错把薪金职位等同于能力。

能力,作为一个抽象名词很难被量化,而大脑是追求简单模式的,因此很容易会将一个人能赚到的钱等同于他的能力。

这是一个谬误,赚钱当然与实力有一定相关性,但还受到机遇、关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简单一对一的关系。《黑天鹅》和《反脆弱》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认为,能力与成功之间相关性很弱,基本上都是运气使然。

此外,人们很容易受到归因倾向的影响。比如看到其他人成功,则倾向于归因于环境等外在因素;而对自己的成功,则倾向于归因于自身的努力。

教练错觉:错把得心应手等同于自身能力。

如果球员在一场比赛中踢的顺,完成了帽子戏法,球员也许会有种错觉,我的球技快追上C罗了。

其实这可能只是教练的战术安排得力,把你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队友不断给你喂出好球。这仅仅表明,你的工作职责匹配了你的特点。

在工作中得心应手,也可能是进入舒适区的表现。而这只说明,你适应了目前的工作压力而已。

球队错觉:错把平台光环等同于自身能力。

这就好像,有人问你是哪只球队的?回答恒大和回答新疆雪豹纳欢队所带来的心理效能感是不能比的。杨晨在法兰克福打前锋的时候,想必是自信爆棚的,但再怎么爆,也不可能成为梅西。

有时候球队通过引进了资金和球星,或者超水平发挥,连战连胜,如日中天。这就像一家公司站到了风口,大量热钱涌入,媒体关注。平台的光环多少会沾染到你,让你不自觉高估自己的能力,飘飘然起来。

03

在职场上,毕竟不像球员那样可以排名,可以量化,可以明码标价。那么,要如何破除错觉,看清自己的价值所在?

情感上,要警惕自满情绪。自满意味着,你对自己的球技已经满意了,认为可以不用继续向前了。相反,保持适度的焦虑则有助于推动自己不断进步。NBA的标准篮筐离地面为3.05米,这是因为,太低则每个人都能扣篮,让人觉得无趣;太高则无人能完成扣篮,球员都会放弃扣篮的尝试。恰到好处的高度,让人不至于很容易达成,又给人达成的希望。保持适度焦虑有助于维系成长的动力。

意识上,要明白权力不是能力。一切组织所赋予你的东西,都不是自身的。并不会因为你管理着几十号人,就等同于你的管理能力强。别人之所以会听从你,是因为组织的赋权所带来的结果,权力不等同于能力,薪水同理。

行动上,要选好参照标准。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在于参照物;同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成长,关键在标准。作为一个球员,你的水平在哪个位置,把梅西拿来比较一下就清清楚楚了。在一个行业,眼睛务必盯住行业顶尖的人物,才不会受到环境的迷惑。

04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的确不应该过分依赖于平台。

在这个年代里,养活自己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困难的是,要通过什么方式去养活。真正的问题不在于离开平台后,你靠什么养活自己,而在于,你的下一个目的地何在?换言之,这是一个生涯规划的问题。

奥美互动全球董事长布莱恩·费瑟斯通豪(Brian Fetherstonhaugh),同时也是一名职业生涯导师。他提出,应该将职业生涯清晰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期(前15年)。这个阶段性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积累职场资本,积累「职业燃料」,即技能、经验和关系。

这个阶段可以说是试错阶段,做任何行动和选择都是可以的,唯一不能做的就是等待。通过行动,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实践中有意识锻炼弥补。不会演讲,就创造机会让自己上台;脸皮薄,就去接触客户的部门锻炼。

第二阶段:发力期(中间15年)。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确认甜蜜区,锁定长板,脱颖而出。

此阶段的做法是专注长板。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面面俱到,这时候可以做减法。把长板变得更长,更专、更深是这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其他的事情,找另外一个擅长的人来帮忙就行了。

这个阶段是真正赚钱的时候,用10多年所培育的鱼塘可以收网了。据调查,一个人在40岁前后赚到的钱是整个职业生涯的60%以上。

第三阶段:持续期(后15年)。从领导、主力角色转型为辅助者、顾问或导师。也可以考虑退休了。

当这个路线图了然于心的时候,你的问题将重新定义,你的目的将会明晰,你的行动将会果敢。你将无惧。

你可能感兴趣的:(离开平台,你靠什么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