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只有风雨兼程

因为忘记给电单车充电,放学时,我便走路去接孩子,孩子老大不乐意,一路上嚷嚷着,为什么不骑车啊?解释了原因,又说,为什么不打滴滴呀?想想二三十分钟就到了,就不打了吧。还是不开心。

我突然意识到,好久没有带他走路了。现在出门就是车,不骑车就打滴滴,时间紧总是匆匆忙忙。孩子在这种习惯中,渐渐走路这点苦也不愿意吃了。然人生旅途,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呢。

俗话说,简到奢易,奢到简难。习惯了舒适的生活,便再不愿过辛苦的日子。特别是对从未吃过苦的孩子来说,更甚。

人生五味,都需体验,缺少一种,都是不完整的。作为父母,我们都期望孩子一生顺遂,这本是个美好的愿望,但过犹不及。一点苦都不吃,娇惯着长大,也如花室的花朵,经不得外面风风吹雨打。

每一次听到有孩子自杀的事故,我总是痛惜他们这么轻率的决定。如果他们勇敢的闯过这一关,他们会多么后悔这个想法呀。

在经历过苦难的人心里,那些自杀的原因听起来丝毫不值一提。每次看到类似事件,这点苦真的不算什么,为什么不挺过去呢。只因为苦吃的太少。

北宋大文学家范仲淹,幼年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朱家。因为朱家兄弟很看不起他,他便辞别朱家,去应天府书院求学。出生就苦的他,很懂得刻苦,他煮一锅粥,凉了后划成四块。分成早晚两餐来吃,配点咸菜。省吃俭用,也节约时间。

一位朋友看他这样天天吃粥很辛苦,送了些美食过来,他却未尝一口,直到美食变质,朋友很不理解,以为他有什么意见。他解释道“我已经习惯了这样喝粥的苦日子,一旦吃了你送的美食,唯恐日后吃不了苦”。

为担心自己不能吃苦,范仲淹用这种方式堵住自己去享受的路。概只因为人是容易受诱惑的,需百般克制自己,方能刻苦上进。

苦难是一把双刃剑,有它时可能会伤害你,让你心里留下伤痕。无它时也可能会腐蚀你,让你害怕风风雨雨。如果把苦难当做前进的动力,如范仲淹,正确的对待经历的苦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赵美萍,也是一位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她有一本自传体著作《我的苦难,我的大学》,就是讲述她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故事。

恰好有机缘,在芜湖见到了这本书的主人——赵美萍,既是作者也是女主。她曾是个女汉子,用14岁的细胳膊抡起18磅大锤,奋战在小荆山的采石场上,这是一个让你既心疼又钦佩的励志女子。

比起那些钟灵毓秀的女子,她另有一种传奇色彩,少年贫苦的生活让她快速成长,她是一朵——苦难中开出的花。

赵美萍少年丧父被迫背井离乡后,随母亲改嫁,定居成长的地方。因为家贫,读完小学,继父便不再给钱她上学。

于是,在那个色彩暗淡的日子,她将重点中学的录取通知单悄悄扔进了缓缓流过的河里,拿起铁锤,成了采石山上最小的采石女。

现如今,原来砸石子的地方已经凹陷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塘,水极其清澈,应该是地下沁上来的水,小山环绕,风景非常优美。美萍老师手指着当年她砸石头的地方,告诉我们当时的场景。

她用14岁的细胳膊抬起18磅的铁锤,砸碎巨大的石头,砸成碗口那么大,并把碎石和小伙伴们用板车推上长长的斜坡,在炮火声中抢石头,在男孩子中间飞奔抢车,这样的时光持续了很多年。

看着如今依然很瘦的她,难以想象,当年是怎样的力量让她在这里砸了几年的石头。庆幸的是,苦难的折磨,没有磨去她的智慧。

她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让她从未放弃过读书,父母不许她买,她就借;父母不许她用灯,她就利用妹妹的作业时间看书。

19岁那年,听闻村中的一个友人向她描述出去打工的事情,她立马抓住了这次机会,背着父母,毅然离家出走,向着诗意的远方——上海,迈出了自己的脚步。

她先后做过餐馆服务员、服装厂流水线女工、时装公司技术员、广告公司业务员……几年的打工生涯终于使她从一个洗碗工成长为一个大公司的技术工。

一路走来,不管是贫穷,还是生活渐有好转,都不能挡住她读书写作的梦想。

在打工的空余,在狭窄的出租屋里,她坚持读书写作,坚持投稿,发表十多万字的纪实作品和小说。

这时,一个机遇来到她面前,《知音》杂志招编辑,但是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及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而她只有小学学历。

即便如此,经过好几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她还是带着自己一直奋斗不息的经历,迈出了勇敢的一步,飞到武汉,并最终被破格录取为编辑。

她传奇般的人生奋斗经历被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知音》、《新民晚报》、《女友》、《当代青年》等三十多家媒体先后报道,成了广大“打工一族”的奋斗楷模。

苦,是一杯茶,还是一杯咖啡,或是一根苦涩的瓜,没有体验过永远没有比较,也不知道如何去对待人生。

并不是说要去找点苦吃才行,而是在孩子年幼时,不要把欲望给足,不要把甜蜜给满,让他去面对自己该面对的。

孩子,岁月静好的时候,咱不妨适当吃点苦,因为前进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只有风雨兼程。

作者:静心姝,欢迎关注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进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只有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