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第1节 我们都是拖延者

本书的作者是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同时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作者在书中详细解读了什么是拖延症,并通过拖延症与行为、心理、大脑之间的联系,总结出拖延症产生的根源,以及战胜拖延的方法。

在字典中,拖延的解释是:推迟,延后,延缓,延长。这样看来,拖延就是指现在该做的不去做,而是放到明天以后再去完成。

拖延者往往具备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会陷入到“拖延怪圈”中。

作者发现,拖延者具有特定的心理过程。在做一件事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早点开始的想法,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却会忘记自己的初衷,然后给自己找个借口,拖延怪圈就此形成。

拖延怪圈的起点:这次我早点开始。

拖延怪圈的第一个转折点:我必须马上行动了。

拖延的第二个转折点:我现在不去做,又能怎么样呢?

拖延怪圈的终点:下一次我不会再拖延了。

为什么人们往往会陷入到拖延的怪圈中难以自拔呢?

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产生拖延的不良习性,是因为他们害怕。”他们是在害怕,如果行动了,会陷入麻烦。

当我们明白,拖延是为了应对我们内心的恐惧时,那么就需要去思考,我们究竟惧怕什么呢?

作者为我们总结出了拖延的心理根源:第一是人们惧怕失败;第二是人们惧怕成功。

当事情变得艰难时,一些人就开始退缩,失去兴趣,他们不想做任何证明自己不能胜任、缺乏能力的事情,因此用拖延将他们保护起来。

很多人害怕失败,怕自己做不好,于是他们就索性放任不做,直到事情不得不做的时候,才开始行动。

与此相反,还有些人拖延是因为惧怕成功,他们认为成功是危险的,担心成功会伤害到其他人,害怕因为自己的成功而遭到别人嫉妒、怀恨。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延心理学》第1节 我们都是拖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