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

人类天性中最原始、最本能的部分——即时满足。现实面对规则: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但是回到现实面对规则: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保持耐心,延迟满足。

但是耐心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有耐心,大多数人从小被周围的人们教导,遇事不要急,要有耐心,这是人们对耐心最直观的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往往和人们做事的意愿背离,人人都喜欢主观接收信息,主动做出选择,对于强迫的被动行为,人人常常会及其低触,所以以至于人们对耐心这个概念的理解普遍倾向于忍受无趣、承受痛苦、咬牙坚持、硬扛到底。总之就是用意志力去对抗——如果做不到,只能说明自己意志力不强。

缺乏耐心,是人类的天性,从生理角度来讲人的耐心是由理智脑来控制,理智脑越发达人的耐心就变得越强,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们的耐心水平更高,延迟满足的能力更强。

怎样提高自己的耐心呢?认知规律,耐心的倍增器

很多时候,我们对困难的事物缺乏耐心是因为看不到全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总是拿着天性这把短视之尺到处衡量,以为做成一件事很简单。事实上,如果我们能了解一些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改用理性这把客观之尺,则会极大地提升耐心,复利曲线

复利曲线

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到达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但是好多人都在无法坚持下来,马云 说: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这个“世界第八大奇迹”揭示的正是这种力量,不过要想获得这种力量,我们需要冷静面对前期缓慢的增长并坚持到拐点。

做出正确的选择,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不断提升,不赌断的突破自己。

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处于舒适区的边缘,并在积累的过程中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地扩展自己的能力范围。

人类的天性却正好与这个规律相反。在欲望上急于求成,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导致自己终日在困难区受挫;在行动上避难趋易,总是停留在舒适区,导致自己在现实中总是一无所获。如果我们学会在舒适区边缘努力,那么收获的效果和信心就会完全不同。

在舒适区边缘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

微观规律:对于学习成长而言,成长权重对比是每个人都应该首先认识的,它揭示了“学习、思考、行动和改变”在成长过程中的关系:即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不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成长全重对比

很多人之所以痛苦焦虑,就是因为只盯着表层的学习量。他们读了很多书、报了很多课,天天打卡、日日坚持,努力到感动自己,但就是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行动和改变,所以总是感到学无所获,甚至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应该继续加大学习量,结果陷入了“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恶性循环,所以学东西不在多而在于精,最著名的费曼学习法

1. 确立你要学习的目标。

2. 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

3. 以教代学,用输出代替输入

4. 进行回顾和反思

5. 实现知识的简化和吸收

一个值得关注的微观规律是学习的平台期。这个规律表明,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


学习曲线

几乎任何学习都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进步很快,然后会变慢,进入一个平台期。在平台期,我们可能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看起来毫无进步,甚至可能退步,不过这仅仅是一个假象,因为大脑中的神经元细胞依旧在发生连接并被不停地巩固,到了某一节点后,就会进入下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如果有人能告诉自己坚持多久便能获得,我们坚持的动力就会强点,最害怕的是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摸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突破,但是现实往往是你自己去积累经验,没人能告诉你具体时间,因为每个人所需要的时间因人而异。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这也侧面回答了为什么我们需要终身学习。因为当我们知道的规律越多,就越能定位自己所处的阶段和位置、预估未来的结果,进而增强自己持续行动的耐心。毫无疑问,对外部世界的规律的认知能使我们耐心倍增。

怎样拥有耐心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培养耐心要从接受自己缺乏耐心这一事实开始。

其次,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后娱乐,享乐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之上,很放松、踏实,就像一种奖赏

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本能脑和情绪脑感受到困难事物的乐趣并上瘾,才是理智脑的最高级的策略。学会释放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强大力量,我们就会无往不胜!就是人们所说热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