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天总和室友圆圆呆在一起,一起上课,一起吃饭。
圆圆是个极度热爱手机的人,手机对她而言,就像心脏对于生命一样重要,离开手机,生命好像随时都会停止了。
没有例外,圆圆无时无刻都在玩手机。就连上课也停不下来,一节课九十分钟,五千四百秒,手机的光一秒也不能暗下去。
昨天开始上数学分析,学长学姐口中挂科率高达百分之九十的专业基础课,圆圆也只是看了几分钟的PPT。
劝圆圆听一会课,圆圆摇摇头,一边不停地刷新着淘宝,时刻准备着淘宝的整点的特价衣服抢购,一边说:没事没事。晚上没什么事,我们去图书馆吧。就老师讲的这点内容,又简单又少,晚上一定补得回来的。
晚上,圆圆的确拉着我去了图书馆。
图书馆里,我玩手机的时候她刷微博,我算数学的时候她和别的小迷妹们一起聊自己爱豆的新动向。
两个小时后,我写完了数学,差不多完成了作业。
两个小时内,圆圆刷了微博得知了自家爱豆的下个月会有新的电影上映,同时还pick了创造101里的孟美岐小姐姐。
最后也算是各有收获。
你是否也是常这样,说现在不去做,等一下一定回去做。
事实上,这些被你一再拖延的事情,你下一秒不会去做,下下一秒也不会去做。
就算是拖到最后,你也甘愿是笑笑自己有拖延症,再说自己上帝不公。
别不承认,我知道,因为我也是这样的。
高中的时候,我爸常说我:你学习这么努力,怎么还是没有点起色。
身边的人也都说我:哇,你好真的好刻苦,高考一定是一匹黑马。
听久了,我也觉得,如果高考不考到重点大学,一定是上帝智商出了问题。
直到高考分数下来那一刻,就像小说里描写的一样,现实啪啪地给了我几个耳光。
这勉强能上一本学校的成绩,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高中
心理学老师说:现在的种种都是过去埋下的种子。
仔细回想一下,网络上到处宣传的拖延症患者,大概非我莫属了。我总喜欢把事情往后,特别是学习。
我特别喜欢看小说,尤其是喜欢在写作业的时候看。那种看小说,一边听着门外的父母动静的感觉,像极了小时候一个人在家,偷偷看电视,怕被发现,还是要看的追求的刺激的感觉。
一个词,爽翻。
每次都给自己说,等我看完这个情节,我就去写作业了。
看小说的轻松愉悦与数理化的压抑折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所以每天晚上,我都能轻轻松松熬夜到一点,只为了看完小说。
但是,一点了,不得不睡了,五个小时之后,还要早起。
但是,作业没写几个字,第二天又得早起去补(抄)作业。
这样,外人看起来的勤奋努力,实则轻松混日子的恶性循环。
送走了我的高三,我的高考。
在上大学之后,我渐渐开始注意自己喜欢拖延这个毛病,起源是因为一位微博博主。
这位微博博主,会计辅修学心理学。
在了解她之前,我一直以为这位博主要么是作秀博眼球,要么就是天生的学霸,一路开挂。
不然,一个普通的女孩子怎么会一路走到美国著名高校里,继续做一个学霸,而且还同时身兼三个职业。
当我偶尔刷微博,刷她的微博故事才知道,她也是个爱玩的普通女孩子。
她也会控制不住自己,可以每每拿到手机,刷了一天,也是她的生活常态。
但她会玩,也是学霸,第二专业心理学,20分满分,考到了19+的分数。
她的每天,是尽量控制自己出门不带手机,所以有时一天也看不到她发一个微博故事。
她自己说:我只能在自己想玩手机的时候,告诉自己,再等等,再等一会你就可以玩了。这样,不知不觉,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很长时间在碰一次手机了。
于是,微博发的,不仅是自己学习的日常,和微博上小粉丝的互动,还有自己作为旅行体验师满世界的旅游。
羡慕之至。
也许现在看来,上课玩个手机,写作业的时候看个小说,没什么。
毕竟我聪明,之后一定可以补回来。
之前做的一次两次事,在大脑里储存了下来,渐渐形成了习惯。
你以为的不好好把握现在,就可以把握好未来,事实上是,你没有把握好现在的每一秒,也就不会把握好之后的每一秒。
蝴蝶效应的开始,也只是不起眼的蝴蝶的一次普通的煽动着它的翅膀,却是使得整个系统的改变。
看似一次随意的往后再等一秒,成了一分,一日,一月,一年,一生。
就是后来你想尽一切办法都想改掉的拖延症,其实就是这样,在每个你对自己承诺的下一秒中慢慢形成了。让你把没做完的事情,成为了你老了之后对自己说的那句:哎,要是我年轻的时候,也把那件事做完就好了。
后来的悔恨,就是悔恨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所以你要不要放下现在手上的手机,开始做原本计划好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