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时光里的人

在年轻人的视角看来,时间,总是在不断流逝的,所以我们强调珍惜时间,我们企图用时间交换金钱,用时间抢救生命,时间的稀缺性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有人甚至用稀缺性来贩卖焦虑,但是最近我感受到时间的另一个特点,黏滞性,它好像是一滩胶水一样,在拖慢你前进的脚步,乍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仔细想想又觉得很合理——时间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记忆逐渐增多,反而像胶水一样把你牢牢地黏在过去。

去年上映了一部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影片以重复加碎片式的感官叙事手法,讲述了年迈且身患疾病的安东尼(安东尼·霍普金斯 Anthony Hopkins 饰)正在面临一项艰难的人生选择——是搬到养老院还是接受女儿寻找的新护工。在这个过程中,安东尼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场奇怪的时空之旅,错乱的记忆和时间线交织出一段段匪夷所思的故事,而一个个陌生又熟悉的人也让他陷入迷茫。主角患有的疾病,就是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退行性认知和记忆力障碍的疾病。看完影片以后,心里是很难过的,因为目前对于这种病症我们毫无办法,痛苦的除了患者,还有照顾他的家人们,你最亲密的人,每天都要变成陌生人,你们之间的美好回忆逐渐地被疾病蚕食,爱不再被回应,只有因为陌生感带来的误解,疏远,争吵和矛盾,只有无限的伤心和绝望带来的挫败感和抛弃感,所以影片叫“困在时间里的父亲”,人好像真的被困在时间里了,我们在外面,想解救他们,但是我们无能无力。

如果说电影中的故事离我们很远,那么现实中我们也能体会到时间的黏滞性。2019年的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了,病毒所带来的改变,我们已经能够深刻的体会到,为了方便流行病学调查,手机移动端出现了“健康码”“行程码”,我们一边高呼生在了好时代,可以这么方便的查验行程,一边转过头发现,许许多多的老年人,他们不会用,不使用手机,更不要说那个藏在微信二级菜单里的小程序,这一刻我们发现,原来有一群人,他们好像落后于这个时代了,他们好像被时间“黏”在了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区域也出现了人工核验窗口,但是健康码查询好像一个缩影,只是我们的父母们面对这个时代感受到的种种“不便”中的一个。

前阵子我给老家的爸妈安装了无线网络,他们终于可以摆脱算计流量的日子,实现了上网自由。毕业以后每次回家,我都会拿着他们的手机鼓捣,删除那些垃圾软件,清除那些垃圾短信,把手机里的软件挨个设置“禁止个性化推送”,然后一遍遍告诉他们,不要乱装软件,现在手机看起来多清爽,可是看着他们似懂非懂,“心不在焉”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并不理解我在做什么,下一次休假回家,可能手机上还是会有奇奇怪怪的软件。同样的,家里的亲戚群里,你也总是能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公众号,视频号的推送,营销,鸡汤……就像有人看《沙丘》电影吐槽为什么未来时代人们还是封建君主制用冷兵器在战斗,你也会奇怪为什么互联网那么多优质的资源和信息来源,长辈们还是在自己熟悉的家长里短式的信息流里继续行走。我们拼尽全力,想把他们拉入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圈子,我们的话题,最后其实得到的也只是似懂非懂,出于礼貌的微笑和点头,以及我们自己无奈摊开的双手。

上一周我给爸妈买了时下很火的空气炸锅,希望他们能够在寒冷的冬天,享受到烤地瓜自由,炸薯条自由,但是我和老妈视频,她说道,圈子里的朋友说这个锅容易坏,不如烤箱或者微波炉实用,爸妈的使用率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高,可能这个锅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吧。我当时想,或许是因为老家的很多人并不接受这样的新鲜事物吧,就像我,对智能马桶盖曾经也是嗤之以鼻,觉得是智商税,但是今天看到丁香医生的一篇推送,发现智能马桶盖或许对菊部和私处清洁防病有益,我也突然意识到,我自己不也是从新知,到抵触,到接受的嘛。虽然回到老家,你能够感受到信息仿佛断档了一样,那里的时间真的仿佛滞后了,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都会给你这样的感受,但是想到其实自己也是这里走出来的啊,也是在挣扎着,努力着,想与时俱进的啊,心里突然生出一种无力感,好像看到了什么规律一样。

还是那句,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遥远的救世主》里,把它叫做天道,天道客观存在,我们只是发现了它,我们会逐渐接受,我们只能发现却无法拥有的事实,我们只能顺势而为,跟着规律走,却不能妄图改变规律。想想人的世代传承,总是一强一弱,一老一新,身强体健的父母有了我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带大,他们逐渐老去,身体变弱,父母的青春变成养分,我们茁壮成长以后,带着新芽,也看着枯枝,无非想用力把他们拉在身边,靠我们近一些。有时候,跟父母聊起一些事情,我有点不耐烦,但是我总是会想起一句话,小时候爸爸妈妈为了教会我们说一句话,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但是他们从来也没觉得不耐烦,现在我们好像没有耐心重复一遍。

早晚我们也是困在时光里的人,因为时间的黏滞性应该就是客观规律,多一些耐心,可能就是这把问题锁的钥匙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在时光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