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篇《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

图|网络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三章的主要意思如下:

“不推崇有才德的人,导使老百姓不互相争夺;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致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造事。圣人按照“无为”的原则去做,办事顺应自然,那么,天下就不会不太平了。”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本章提出执政者如何执政原理——“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提出了执政者不应该过度强调执行一个政策,如果过度强调倒有可能使得事情走向不好的一面。就如老话说的那样"越禁什么,这个东西反而越猖狂"。明清对海禁越来越严然于是走私势力越来越大。

这里表达的不要过度引导的思想对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在的青少年的对于成为明星、网红越来越感兴趣了,我记得在我们那个年代可完全没有这个概念,我现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酷酷的的人民教师。造成现在这个现象的原因不正是互联网技术兴起后媒体过度引导的后果吗?

明星、网红通过网络等媒介使得年轻一代人觉得这个职业不是那么辛苦而且赚取快,因此网红、明星成为他们心中的“难得之货”,于是心就被迷乱,对于实业失去了兴趣,刻意的为有为之事,而忘记的“为无为的道理”。


文|徐糯米同学

在读博士|摄影爱好者|书法初学者

webo:徐糯米同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周一篇《道德经》||第三章:为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