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你觉得,都听你的

6月10日的“邵恒头条”内容是“怎么跟老百姓聊科学”。

这一条主要分享了一篇美国两个博士的文章:与普通老百姓聊科学,比辟谣好使的是讲段子、吐槽或者毒舌。最能体现这个观点的实例是,脱口秀观众因为经常看节目,提高了科学素养。只是开开玩笑,人们在笑过之后还能往心里去了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1.      讲段子能消除“距离感”。美国很多老百姓并不关心科学,觉得科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而脱口秀,用一种轻松的方式,让老百姓顺道学习了科学。

2.      讲段子不会引发“回旋镖效应”。厉害之处就在于,人们在听段子时,并不会有强烈的被说服或被挑战的感受,没有防御心态。而笑过之后,又会开始思考,甚至逐渐接纳自己此前反对的观点。这种方式产生的说服力,比正面宣传要强得多。

“沟通”是我们经常思考和每天都会接触的问题,有效沟通,非暴力沟通等等有关沟通的文章和书籍可谓充栋,听了这一篇,脑子里出现的是“最速曲线”模型。

在数学老师的作业题里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在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中,答案多是“两点之间曲线(旋轮线)最速”。

在沟通中,说教是直线,而幽默则是那条旋轮线,直线可能不仅不是最短,可能还是南辕北辙。

说教约等于正面说服,黄执中说“没有人喜欢被改变”、“我被说服”等于“我被打败了”,因此“越努力说服,对方越抗拒”。既有的看法和想法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历程的积累。越想说服对方改变原来的信念,他就越会把说服看成是对自己的否定和挑战,很自然地,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坚持自己的观点、捍卫自己的立场。

幽默,是从有趣的视角阐述、解读,放大了荒谬和荒诞,如果用公式表达,则是“段子=铺垫+包袱”,铺垫的坑越深,包袱的效果越好,沟通的效果越佳,只要对方能听懂,整个过程则会表现为“我不是被说服的,是自己早就有的,只是被这么一启发,显现出来了”,改变,那也是我自主选择的结果。

总结,也许好的沟通本质是,用幽默或者其他方式达到“反黄晓明”的结果——“我不要我觉得,都是你觉得”。

都是你觉得,听你的,都听你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是你觉得,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