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鸡娃”妈妈碾压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我自认为读过很多育儿书,而且还是优质育儿书,比如《游戏力》《孩子:挑战》《孩子是个哲学家》《爱与自由》《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儿童教育心理学》《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几十本书。虽然算不上精通,也不能说是育儿小白。

可是,我今天还是被碾压了!

不是说各位妈妈们的阅读量有多大,育儿理念多么先进,而是在“鸡娃”的道路上我和人家的差距太远。

在这些育儿书的影响下,我逐渐认同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好工作的“鸡娃”模式并不能培养出一个自由而幸福的孩子。我希望我的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有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考,能找到自己最热爱的事并坚持下去,从中感受到幸福。

所以在他上一年级之前我的原则是,下学之后完成老师留的作业,每天阅读,剩下的时间他可以自由支配(不能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我不想成为孩子的“助教”。

然而上小学之后的真实情况是,不提醒写作业根本不会主动坐到书桌前,老师留的一点点作业都要磨蹭到晚上十点才能写完,老母亲急在心头,他玩得不亦乐乎!每天能把作业写完,哦不,是把大部分作业写完我就提前崩溃了。

今天听到妈妈们讨论除了作业还要做额外的卷子,练字,记日记……我惊奇地发现,别人的娃怎么有那么多时间?

我发现,别人的娃怎么那么乖。字写得潦草,让重写就重写;留的额外作业让做就做;课外书让自己读就自己读;动画片不让看就不看。妈妈们给我传授经验说,一定要从小给他立下规矩,降得住他。而我,完全降不住我家娃。

这种“降得住”思维我也不认同。父母和孩子不是对抗的双方,赢得孩子的合作才能愉快地解决问题。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很多孩子天生就是懂事爱学习的孩子,看着那些父母说起育儿满脸自豪的表情,我相信每个“普娃”爸妈的心里都一肚子苦水。

教养方式真的这么重要吗?

读过的这些育儿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教养的迷思》,养育了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娃,我对她的观点更加认同。孩子不是“教养”出来的。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是遗传因素和周围环境。父母的教养并不能影响他内向或外向的性格,他所擅长的领域,他的思维方式。父母能做的就是顺应孩子的天性,帮他找到最适合他的领域。 

所以我没有急于看到他在学习上的成绩。在学习上,一个人在任何时期都可能开悟。考学是一次长跑,胜利不在一时。我们经常会听到某某孩子小学时成绩并不好,初中突然名列前茅的故事。这种顿悟我相信比父母教导多少次,报多少培训班都管用。

“鸡娃”父母将孩子的计划表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怕错过某一项计划成绩就会下滑。有谁问过孩子,一定要学习好的意义?

等到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来到象牙塔,孩子再去找寻人生的意义,不是已经晚了吗?

也许他会因为毕业于一所名校或学到一个好专业而找到一份光鲜的工作,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吗?

我喜欢和孩子对话时的探讨与启发。建立一种正确的思考方式比“鸡娃”更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鸡娃”妈妈碾压是一种怎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