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无所住

之所以苦,因为苦是无自性的,法是陈述这一无自性的特点。观无常,变易,不是要得到一个不易,而是随顺万法的不住,不住才没有所缘境。如我和万法同在一个电梯里上下,我和万法的不住性同频,那么我和万法之间是无障碍沟通。

若我有住,则我在电梯外,和电梯内的万法不能同频。

所以菩萨道讲随顺众生,随其根性,若不能同频,则生分别,有分别故而有苦。分别,如知见的不和,夫妻间世界观的无法相融等,全部来自分别心,分别心亦是苦。

所以怎么看待空?空借有显,所以要入当下场,显当下相。

空万法的不住性,心意识的不住性。若我和万法同频,万法和我之间不存在差别,万法所缘境,对我够不成任何贪嗔痴的抓取爱染。也就是你会贪爱你固有的东西吗?会排斥你固有的东西吗?

从六入来看,苦的生起,观身之苦,亦复如是。身体的老化,机能的衰退,身体在不同的阶段,所缘都不一样。饥时吃饭,困来眠。你其实本就在道中,无需再去修一条道出来。之所以你烦恼痛苦,那是因为背负身心的苦,有所住立。有了立足点,有了安立处,就会拿起自己的尺子衡量别人的短长,烦恼就升起来了。

对五蕴六入的观察也应该秉持中观的角度,因为过忧不及。你放点一个烦恼,再抓起一个烦恼,如同黑瞎子掰苞米,还是在抓取。不妄为,妄动,即为中道。无明不在即是明,与明相应,就是与道相应。

阿罗汉知道自己不舍后有,因为喜贪尽,喜贪尽因为生厌离,生厌离因为色无常。

同样色受想行识无常,眼耳鼻舌身意无我。不存在破不破我执的问题,我执是个名相,非实有,否则我执破不了。

修行遇到问题瓶颈,要放一放,因为容易钻牛角尖。越钻越细,出不去了,能进能出,不落与有无。

我们只要明白自己的厌离生起,而非驻于厌离当中。驻就是生灭相,不住于万法于五蕴身心,在随机切换。心意识如涛涛江水,是流动的,活络的,是活水而非死水一坛。

杂阿含说色无常,五蕴无常,就入无我还是这个无住性,即万法生灭的惯性,相依相缘性。都是一个东西,如果万法有常就会有住,五蕴身心有常就会有我。顺应了这个不住,你就是滔滔江水,奔流不息,那还有个生灭?

非要有个境界,到达一个地方才能证明我已经没有贪嗔痴?

也许这个方法就是入处。六祖慧能听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悟入。所以他才能在寺院米房捣米,我们真的见法就会明白我们可以是泡屎,也可以是皇帝,一切就是个玩。随着他们玩,打太极,推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你就是他,他就是你,他能耐你何?你想让谁哭你就住一下,你想让谁笑你就不住。

再说白了就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不空你怎么变?因为你一变,频率就变,依报随着正报转。你不会有苦的机会,也不会有贪爱执取的机会。

大乘小乘没分别,苦集道灭,同样是惯性条件发生改变。见苦,知苦,明白了苦的相依相缘,苦乐同样不可得,你苦因为心里有住苦的地方了,有抓取的地方了,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稍纵即逝,这是实相,明白这个实相以后我们就没有个固定的落脚点,就是浮在空中,那么你想干点啥你就着个相就好了。不想干就那么着呗。

假设七十二变,先变个猪,再从猪变个骆驼,你的先抓取一个骆驼的相,你才能变骆驼。变别的你还得抓取个相,不抓取你就不用变。不用变,就不用轮回了。

入灭,不抓取

轮回,抓取

有取识,想抓就抓,想放就放,能出能入,我说了算。

这辈子真的做主了,解脱了,有自性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无所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