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智慧一一个成事者的自我修养?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原来有一本书叫《演员的自我修养》,你可能会问,我经常也问自己:

什么是一个成事者的自我修养?

曾国藩提炼出来三方面:

一方面,有志,志气;

一方面,有识,见识;

第三方面,有恒,有恒心,能够持久。

何为“有志”

有志,这个“志”,是要有“长志”、“高志”。“长”是时间长的意思,是你不能经常变换自己的志向。“高志”就是你把志向立得比较高,即使达不到,你往那边努力,你也及格了。比如说,你瞄着一百分去,或者瞄着一百二十分去,有可能你达到八十分、九十分;如果你瞄着七十分、八十分去,有可能你只做到五十分、六十分,一出溜可能就不及格了。

以我自己为例。

别人问我,你有什么志向?

我觉得可能分不同的阶段。在早期特别小的时候,那时候胆子比较大,也没有什么禁忌,当时就想名垂千古。我从很小开始就有一个写札记的习惯,手边会一直有个本子,有点什么就记下来。在小学三年级左右的时候,我在其中一页里写,我要得诺贝尔文学奖。

我估计可能那时候,我已经隐约感觉到自己数理化可能没有天赋,感觉到文学上可能会有一点点天赋。后来我觉得这个理想,唉,说实在话,现在看是有毛病的。我心目中最好的中文作家,其实都没得到诺贝尔奖。比如说,老舍、王小波、王朔等等,很多很好的中文作家,其实都没有得到诺贝尔奖。而且我觉得作为瑞典这么一个小小的国家,可能人口还不如朝阳区多。再者,用翻译而不是母语来判断一种文学是不是好的文学,其实都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这个名垂千古的追求,隐约约发现这个事不归我定,我现在就埋头写好自己的文章就好了。

过了大学这个阶段,这个名垂千古就越来越淡了。后边产生的理想,是逐鹿中原,一个人竟然想逐鹿中原。那时候看武侠小说看多了,周围很多相对出色、相对脑子好的男生,多多少少也会有逐鹿中原的想法。希望能领着一支队伍——大大小小的队伍——能够攻城略地,能够杀伐占取,能够创立一番事业等等,现在看起来也挺可笑的。

至于现在的理想,我不得不说,我面相都有点变得慈祥了,激素水平可能也相对变得低了一些。除了投资医疗、讲课,再把自己心中的文章想一想,我现在的理想反而是能帮助后人名垂千古,逐鹿中原。也就是说,这种理想反而变成能够成就别人的理想了。

简单地说,我已经“二”过了,需要各位再去“二”了。

过去有一本黄书叫《肉蒲团》。这个《肉蒲团》,有一个叫未央生的主角,他的理想也简单,开章明义他就说:我的理想就是写天下最好的文章,睡天下最美的姑娘。

曾国藩的理想是什么呢?他没有自己直接说过,但是现在看下来,他是希望天下太平。当时闹太平天国死了很多人,特别是在中国最富庶的江南、最富庶的中原,死了很多人。曾国藩作为一介书生,然后看到家乡被兵乱所荼毒,自己立下志向,说:我想为天下求太平。

如果抛开这些个案,作为中国的士大夫、中国的文人、中国的知识分子,总结过在中国什么是大的理想。北宋有一个理学大家叫张载,张载说过以下这样的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把这四句话,称为“横渠四句”。

他大概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你要立大的志向,大志向分四种:

第一种,为天地立心。就是整个宇宙是怎么运转的,你应该有什么样的道德,有什么样的生死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第二种,为生民立命。就是天地,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一直在存在,未来可能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是当下这些活着的人,中国土地上的这些人民,他们应该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应该过上好日子。也就是说,为生民立命,帮助活着的人过上好日子。

第三种,为往圣继绝学。就是在过去有些先贤先哲,他们开创了一些学问,但这些学问,有可能因为战乱,有可能因为动乱,就已经断绝了。你能不能把之前的好东西学了,另外帮助这些过往的圣人把他们的好东西进一步延展。这样,用某种方式,继承了他的绝学。

最后一个,为万世开太平。也就是说,能够为将来的一世、两世、百世、千世、万世,迎来太平的日子,不要有战争,不要有动乱。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多少年来一直是所谓中国士大夫、中国文人最大的一组志向。

其实作为成事者的自我修养,立这样大的志向,是能够成就的第一步。

何为“有识”

第二,除了立志之外,有识。就是你光有志向,如果你没有见识,你很难走得很远。

见识怎么培养?

其实古往今来培养见识没有捷径可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做万般事,结识万种人。也就只有这样了。

现在想起我当时在协和的时候,在北大学的医学预科,后来回了协和,又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当时我们就想:我们为什么要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比如说植物就学了两门,比如说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就学了两门,化学学了六门。甚至,基础医学课,学了二十几门基础医学课,似乎跟临床都没有必然的关系。到底为什么要学这些无用的东西?说实话那时候并不懂。

当时我的老师跟我讲,说: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你们要学这么多,我们当时也是学了这么多;另外,你看那些大医生,他们都有一个相对完整,相对全面的知识结构。他说: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么多的东西,但是有一点可以告诉你——如果你希望,比如说,肝病,来的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肝脏,那你一定当不了一个好医生。我似乎明白了,在当时似乎明白了,病不只是病,首先是个人,是人生病,而不是病本身。

在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长,见的事情越来越多,发现这些似乎无用的东西,构筑了你一个健全的三观,实际上是你见识的一部分。只有你有了这些见识,你才可以把一个相对细小、具体的东西,搁在一个更宏观、更有机的前后联系中来看待,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去处理一些事情。

何为“有恒”

最后一点,有恒。“有恒”的“恒”,是“恒心”的“恒”、“恒行”的“恒”。想说的,就是你要有一颗恒心,什么事情要坚持。

我常常看我那些朋友,马不停蹄地帮他们的孩子报各种班,你能想到的班,他们就有类似的班去。可是几年下来,甚至十几年下来,看到这些上过很多班的孩子,往往觉得那孩子并没有出落得多好。经常有这些朋友就问我,说:冯老师,你经常跨界,为什么我这孩子学了这么多,还没有学会跨界?我说:你要老这么跨,你左跨,你右跨,结果最后你伤了胯,腿折了。

其实很简单,如果真想跨界,你先把一个东西弄明白。刚才说了,你要有志有识,如果你立了很大的志向,你又培养了很多的见识,其实最简单的就是用恒心来驱动自己。因为你的志向很大,你的见识很广,你只有坚持,才能完成这些志向,才能达到这些志向。

有个个人的例子,我是2000年进的麦肯锡,当时我们一届在大中华区有四个办公室,一共有三十个年轻人。这三十个年轻人,都是挺好的大学毕业的,基本都有MBA的教育。麦肯锡有一个政策叫“Up Or Out”,就是你或者上升或者出局。也就是说,每半年他都会做一次人力评估,看看你这半年做得怎么样。这“怎么样”,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你能力练得怎么样,另一部分是你所谓的业绩怎么样,就是你项目做得怎么样。就是由这两部分构成。它是一到五分一个打分基础,如果你得一分,马上就要被开除;如果是二分,你会得到一个警示;三分到四分,你就OK,随着在公司的时间,你会逐步获得晋升;如果你是五分,马上就会被升迁。就这么一种制度,你如果不升,就会出去,就会要出局。

在这么一种压力下,我自己又非常好胜,我遗传了我老妈非常好胜的这颗心。我当时是很想作为第一批从咨询顾问升成项目经理,完成非常重要的一个所谓的升职;再从项目经理,升到副董事合伙人;再从副董事合伙人,升成董事合伙人。每一次,都希望自己是早于自己的同伴,早早升上去。

我应该是第一批,跟两个同事一起升成项目经理,当时一批有两个人,我记得还蛮清楚。但是我从项目经理升成副董事的时候,就不是第一批升的。当时我非常沮丧,原因可能也挺多的,当然我觉得这还是一个公平的评价。也是因为最后临升职那一年,项目忽然就变得少了一些,不管怎么样还是非常沮丧。

当时我的导师TC,就跟我说过一番话,我记着其中的一句,就是说:在这个公司,从最基层升到最高层,它是一个马拉松,不是短跑,职业生涯总体来说都不是短跑,它是一个马拉松。其实人生也一样,它不是短跑,是马拉松;局部、暂时的失败,或者暂时变得慢一点,不是个事儿,不用太着急,还是要有恒心,继续一步一步往前走。

这个当时给我的收获还是蛮大的。一个特别好胜的,似乎又比较强的人,如果能够有恒,能够忍受暂时的失败,能够在暂时失败下不放弃,继续埋头往前走,我想这些在自己的知识、见识的基础上,逐渐实现自己的理想是有可能的。

一个习惯

今天,说了蛮多的,作为成事者的自我修养,曾国藩讲的三条——有志、有识、有恒。

曾国藩原话是这么说的:

“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他是说,有识,你的见识,开阔的视野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树立志向,形成好习惯的毅力,这种有志、有恒,是马上就可以做的。

我们老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就从有志、有恒开始。甚至如果你问我,冯老师,咱们只从一件事开始,那就从有恒开始,有恒,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如果只让我挑一个习惯来培养自己、培养你、培养你周围的人、培养你的团队,那我不得不说,那就养成早起的习惯。

这种早起的习惯有可能比你去国外游学更切实,有可能比你上各种补习班更重要。早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会让你的睡眠更好,这看上去是一个悖论,但实际上背后有很多的逻辑和科学性。睡觉是件大事,不是说男生跟女生睡觉、女生跟女生睡觉、女生跟男生睡觉、男生跟男生睡觉,是自己睡觉。这本身是你这辈子最大的一件事,涉及你的身体,涉及你的心灵。睡觉这个事,以后可以单讲。今天,作为最后的一个非常简单具体的事情,有恒从早起开始,早起、早起,再早起,坚持早起。作为一个成事者的自我修养,就迈出了很重要的第一步。

冯唐成事心法,每周二、周四晚7点更新。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聊聊你的思考。也特别欢迎大家点击音频页面的分享按钮,把这一期分享给你的亲人、爱人、或者朋友,甚至你的敌人。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儿是一生的修行,我是冯唐。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智慧一一个成事者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