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拥有这一切

        三四天的时间读完了《爱你就像爱生命》,小波真真是一个纯粹、通透、浪漫又可爱的人呢。我不知道这样的描述是否准确,因为毕竟只通过书籍不能妄称自己已经足够了解谁了。

      只是小波真的是令人、令读者欢喜的一个人。

      他直率,毫不掩饰自己对银河的爱意,第一次见面便问出“你有朋友没有?”“你看我怎么样?”的话语,或许有些唐突,但当时银河的波心,应也是有所颤动的。

      他浪漫,用五线谱将情话记录成歌,将情感比拟成歌,“诗意”又“纯情”,银河直言“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抵挡如此的诗意,如此的纯情。”

        他通透,“自由”和“规矩”之间的选择,他知道的比谁都清楚。

        这样一个人,也真真是值得爱的。

        认真看了每一封信,只觉得他们那时的感情是真的令人艳羡。真挚、热烈、毫不掩饰又不加修饰,可以将全部的自己给予对方,自己的爱、自己的苦恼、自己的思考,甚至自己对彼此产生的小情绪。他们将这些全部用笔头记录寄给对方,是真的真的有些羡慕了。

      书尾用《绿帽水怪》来进行完结,是这本书的终点,也是曾经小波和银河情感的起点。

        妖妖和陈辉,两个“复杂”的人碰到一起,便成了能够相互理解的“一对人”。

        我这里用“一对人”,是因为我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现代社会任何一个用于描述男女情感的词汇都难以比拟的。他们都曾经向对方说出希望对方与自己性别一致的抱怨话语,“可是结果是我们认为我们是朋友,并且永远是朋友。”

        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局。哪怕最后一个在海里,一个在岸边,但内心,他们是认定对方这位朋友的,又或者曾经认定。我不敢断言妖妖对陈辉的怨恨程度,但其实,如果不在乎,又哪来的怨恨。他们之间渐行渐远或许是从前距离、时间以及十分不便的通讯方式的产物吧。

        初二的重遇,彼此间还能尝试再次靠近,之后各自下乡,随距离的拉长和时间的推移,彼此断了联系。只是内心永远记得曾经的这位友人,不然陈辉不会一眼识别出家中突然出现的那本《雾海孤帆》就是曾经年幼时度过的那本。妖妖也不会向母亲和身边的人一直提及陈辉,留下信件。陈辉不会义无反顾的选择一同变成绿帽水怪,妖妖也不会因为陈辉的“食言”而刻下一句永别。

      读到结局我是落泪的,但习惯自我安慰的自己想起银河的那句“我们曾拥有这一切”,或许妖妖和陈辉也是,曾拥有过一切。一同拥有过二百五十八本书或许更多,一起走过两千五百里路,亦或许更多。一同成为老师口中“负责”的人后成为知己。我曾最自己说“同频率的人实在太少,留在身边的都该珍惜。”

        但其实,妖妖和陈辉已经是同频的人了。他们如此幸运的拥有过彼此给予的真挚,即便在海里、在岸边也都会给对方永远的祝福。

        现实中,小波成了妖妖,“他也许在海里,也许在天上,无论他在哪里”,他一定是幸福的。我相信,在海里、在天上或者不知道现在在哪里的小波也在祝愿着银河幸福,毕竟他的爱都只给了银河一个人。

        我或许不在,但请收下我对你的爱,我的永别,以及我对你永远的祝福。

        你好哇,李银河

        你好哇,王小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曾拥有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