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音乐,是可以穿越时空的。
孩子第一次听到BEYOND的《光辉岁月》,就喜欢得不得了,反复听,随时听,百听不厌。
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能让不同时代的人都沉醉其中。
多年前听过的歌,到现在听依然好听。老歌,往往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一首老歌,会唤起人对过往的许多回忆,或欢喜,或难过,或惆怅,或悲伤,难以分的清。
对于音乐,就像对于写作一样,我不曾受过任何专业训练,全凭兴趣,自然而然就沉浸其中。我就像长在路边的一株野草,没有专人照料,天然接收自然雨露阳光,经历风吹雨打。
有时也会羡慕那些被呵护得很好的同龄人,但是也习惯了这样野生的状态,无拘无束,倒也蛮自在。
作为一个没有受过任何音乐专业训练的人来说,我可以算一个乐盲。但,这并不妨碍我热爱音乐。
对音乐的喜爱最早源于流行歌曲。大概是五六岁时,我们家买了第一台录音机,放在我们家小院里,放的第一盘磁带就是邓丽君的专辑。
《小村之恋》就像为我们的小村而唱的: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岗,依偎着小村庄……《月亮代表我的心》唱的柔情似水: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
童年的我听得如痴如醉。多么美的旋律,多么动听的歌喉!
在姐姐的影响下,我相继知道了香港四大天王——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还知道了谭咏麟,叶倩文,林忆莲,并学唱当时最流行的歌曲。
中学时代班里几乎每个女生都有一个唱歌本,上面手抄自己最喜欢的歌曲。一下了课,大家就拿着歌本围到一起,“唱这歌”“这歌好听!”然后一起唱,叽叽喳喳好快活。上课铃一响,歌声就暂停,“下课了再唱啊。”我们约好。
那时候我还是班里音乐委员,其实就是唱歌时起个头儿,不过一般能做音乐委员的,都是歌唱的比较好听的(嘿,自夸一下下)。
听不同的歌曲,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
我比较偏爱安静的歌曲,比如蔡琴的歌。听蔡琴的《明月千里寄相思》,会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蔡琴的声音浑厚而有穿透力,像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歌声,整个儿将你包围了,你会沉醉其中,一曲终了,余音袅袅,久久走不出来。
她的歌,适合循环播放,一遍又一遍,无穷无尽地听,百听不腻。
还喜欢听王菲的歌。王菲的声音空灵澄澈,像一个音乐精灵,听她的歌会有种中毒的感觉,让你欲罢不能。
“愿意为你/我愿意为你/忘记我姓名/就算多一秒/停留在你怀里/失去世界也不可惜”。听她的歌,会让人觉得可以为爱失去理性,哪怕失去一切也在所不惜。
王菲,也像她的歌一样,永远不老,永远感性,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第一次听到许巍的《晴朗》,就被那动感十足的旋律和略带忧伤的声音吸引了。在歌声中,我好像看到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还记得回学校的途中,一夜火车下车后,下雨了,淅淅沥沥的。坐了一夜火车的我,在从镇江到扬州的大巴上打着瞌睡。
忽然,一个激灵我猛的睁开眼睛。这时,窗外雨霁云收,天光大亮,车正飞驰在润扬大桥上,一束早晨的阳光正好照进车内,明亮而清新。
睡意顿时消失,耳畔似乎响起了许巍的那首《晴朗》——“一切就像是电影/比电影还要精彩/如此真实的场景/让我分不清悲喜/这是初次的感觉/我想了解这世界……”
在一个朋友推荐下,我知道了全民K歌,注册了个账号,这下我可以随时随地K歌了。
一有了时间,我就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卧室,或者厨房,或者卫生间,好好唱两首歌。唱完感觉像卸下了千斤重负,一下子轻松很多。
听古典音乐比较多,是从去年开始做朗诵视频后。一首好的乐曲能为诗词朗诵增色不少,为了选择适合的配乐,录好朗诵后,我就开始海选古典音乐。
古典乐曲里我比较偏爱琵琶曲和古筝曲。
那首古筝曲《忆江南》一响起,就好像看见了江南的江阔云低,小桥流水。一首琵琶曲《江南雨碎》又把人带进江南的烟雨蒙蒙中,像有一把无形的手在轻轻拨动你的心弦,令人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最爱那首《千层雪》,音乐响起会给你清冽如泉水的感觉。一曲《墨缘》又似将你带入幽深缥渺的山谷里,让你徜徉其间,流连忘返。
我为我的朗诵寻找最适合的古典音乐,就好像为美丽的少女寻找最合她心意的情郎,乐此不疲。一旦找到,就会有发自内心的惬意欣悦。
音乐,就像枯燥生活的一泓清泉,滋润了我干渴的心田,工作学习累了,听一曲古典音乐,宛若超脱尘世,身在云端。太美了!
与音乐的缘分,还在继续,绵绵无绝期!
20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