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的方法学好历史、助力中考——致初三学子们

      距离中考越来越近了,最后这个阶段,对于文综来说,到了一个重要的提升期。怎样才能抓住最后的冲刺阶段,提升你的文综成绩,并在中考时逆袭成为闪亮的黑马呢?

        科学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只有用科学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但我发现同学们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复习的误区,下面我就几个普遍性的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误区一:认为背书与否无所谓,开卷考,可以翻书找答案。

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是开卷考,才更要去读书,背书。这里的背书不单纯指大声的读,而是用各种方法将基础知识牢记于心。

我们总说做题时要找关键词,何谓关键词?就是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结果、原因、影响···掌握住这些知识点,读材料时才能抓住关键词,联系相应历史事件,读完材料自然而然得答案。而自然而然得答案一定是建立在对基础知识了然于心的基础之上。如果对基础知识不熟悉,考试时现翻书,题量大时间紧,难免会心慌,手忙脚乱的选出错误答案。

将基础知识熟记于心是文综考试得高分的重要前提之一。

误区二:死记硬背,不推理

有的同学背书很努力,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点牢记于心,但考试总得不了高分,什么原因呢?因为你只是死记硬背,碎片化的背,不串联,不推理,所以众多的历史概念、事件、时间、人物、影响等在你的头脑中是一大片,而不是一条线。

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思考和推理。历史虽是文科,但它是一门“讲理”的课,“理”是什么,即逻辑,是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历史是由一个个历史事件串起来的绳索,环环相扣,交织成一座大网。历史科目考察的重点是事件转承起合的内在关系。在复习中,不能将历史事件割裂开,要将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怎样才能将历史事件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呢?我们要按时间先后顺序从纵向上将历史事件串联起来;也要从横向上对比同一时期的中国与世界,比如: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世界与中国、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世界与中国、两极格局、多极化格局与全球化下的世界与中国等。

梳理知识的过程中你可以用历史线索法来复习,比如:中国近代史的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三条线索;表格对比法:将类似的事件放在一起从时间、背景、性质、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还有时间轴,列提纲,思维导图等方法,这都有助于你的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课堂上,老师会用专题复习等各种方法带着大家去梳理知识,帮助你形成知识体系,但真正的内化于心,还要靠你自己。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我们不能盲目的背书,要用心去写一写,画一画,推理一翻。

形成有逻辑的、系统的知识网络,是文综考试得高分的重要前提之二。

误区三:单纯刷题,不总结。

复习中一定要刷题,但没有好的刷题习惯,就会比别人多浪费一半的时间和精力,事倍而功半。我们平时做题和考试都是为了发现知识疏漏和做题方法上的欠缺,进而改正错误。对于做错的每一道题我们都要认真对待,整理错题是帮助学习的好方法,只刷题而不整理错题是假用功。

理科学习上大家会用错题本,在文科上同样适用。给大家提供一个文科错题本的模板:在本上画出平行的几个格,将题干和材料剪下来贴到本上,将自己的答案、正确答案、出错原因、思路解析和答题规律总结分别写在每一格中。这样做可以对习题进行归类,整理解题思路,发现解题规律。如果你觉得没有时间整理错题本,那就保存好我们考过的每一套试题,装订在一起,勤翻看自己做错的题,避免考试时再犯同样的错误。

形成答题思路,掌握答题规律,提升答题技巧是文综考试得高分的重要前提之三。

误区四:过分依赖复习资料,忽视教科书。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资料上总结的很全面,还用读课本吗?答案是要读,而且要读熟、读透。因为我们的教科书是直接源于课程标准的,而课程标准就是中考的考试要求。教科书的内容都是专家选择的,是我们获得基础的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来源。尤其今年中考规定不许带参考资料,只允许带教科书的情况下,更加要熟悉课本。

怎样用我们的课本呢?首先要关注课本上的主干知识;其次要读目录,关注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因果逻辑;还要知道每一单元的主题与这一单元的课题之间的关系,每一课的课题与本课小标题之间的关系。这样做也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同时对解答概括主题类的题目有很大的帮助。最后还要注意细节,即课本上的图片,小字和课后阅读卡上的内容也要读到。

熟悉八、九年级的四本历史教科书是文综考试得高分的重要前提之四。

以上是我所发现的同学们在复习中的一些认识误区,希望同学们都能避开这些误区,找到属于自己的金钥匙,打开知识宝库大门。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们要做埋头苦学的赶路人,也要做善于思考的有心人。祝同学们在六月份逆袭中考,不负韶华。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科学的方法学好历史、助力中考——致初三学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