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学术会议是研究生展示自己、提高学术能力、拓展人脉关系的重要途径。拟参会者可以从研究参加人员名单,找共同点,平等地与大佬展开交流。进行有用的学术社交需要真诚、多积累个人学术作品和发表,并不要仅仅加微信。这些经验将帮助学者更好地利用会议和暑校与同行交流,建立人际关系,并在自我展示中提升自信心,同时检验自己的学术成果。同时,要注意遵守学术道德规范,避免出现不当交流行为和不端实践。
参加学术会议时,无论是否作报告,着装都不要太随意。
敢于提问,不要担心自己的问题很低级。“No stupid question”
最好的听众不是能提出专业的问题,而是能够聆听别人的工作,并给予一定的配合。
交流不必太卑微。但是要谦逊,尤其是在大佬面前。
别人对你是否重视,关键在于你的实力以及你的老板(不要内耗自己)。准备好名片/linkedin以及一套自我介绍,可以避免说完hello空气突然安静。
根据不同阶段调整开会的重点,比如实习/工作(CV), 申博(联系导师)。
学术会议有多种类型,包括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学术年会、研究生/博士生论坛、专题研讨会、国际会议等。学术研讨会注重专业性和学术深度,学术会议是较大规模的学术活动,学术年会是定期举办的大型会议,研究生/博士生论坛是为年轻学者提供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专题研讨会聚焦于特定主题或领域,国际会议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此外还有研讨班、学术讲座、青年学者论坛等特殊类型。这些会议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交流学术发现、探讨新思想和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机会,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生参与学术论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了解专业领域的学术论坛信息,接触专业大牛、积累经验、拓宽研究思路。同时浏览论坛征稿主题,把握专业前沿动态,学习最新研究方法,获取灵感。最后,在论坛过程中记笔记,多与前辈和同龄人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参与学术论坛是研究生展示自己、提高学术能力、拓展人脉关系的重要途径。
列举两个,其余还有中国学术会议在线、MeetConf、中国学术会议网、All Conference Alerts等网站(网上可以搜索到)。
(1)学术会议网-AEIC学术交流中心
这是一个集中全球专业的学术力量,致力于科技信息的传播、学者科研交流、社会热点深剖、生活科普分享等与学术相关的学术会议交流平台,可以查看重点会议、期刊推荐、热门资讯等内容。
网址:https:/www.keoaeic.org/
(2)科学网一会议
这是一个由科学网主办的专业的学术会议信息发布平台,可以按照时间、地点、领域等条件筛选感兴趣的会议,也可以发布自己组织的会议。
网址:https://meeting.sciencenet..cn/
总体就是精心筹划、真诚回应以及多次开展自我批评。
该部分往往是大会邀请到的该领域的Top专家,他们会在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日后的研究方向。但每一位学者都有自己的工作重心和独特的演讲方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里就不讲怎么做了,我没有资格。
聆听者可以这么做:提前了解的演讲题目以及其演讲的摘要;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准备的几个问题;参与举手提问。
提问模板:
表达感谢/对这位学者的敬仰等等客套话(切忌太长!)交作业!即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你本人和演讲者的研究交叉点在哪,哪一个部分激发了你的兴趣结合演讲中的一个片段提问,最好不要超过一个slide,问题本身一定要清晰。
1)封面:放论文题目、姓名、会议名称、就读学校校徽和发言日期。
2)整体框架:和平时的小组论文汇报,论文答辩ppt的思路是一致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研究背景(重点阐明选题意义),研究设计(如语料收集,研究方法等),主要研究内容(这部分很重要)和结论。可直接将论文的小标题作为整体框架。不要全部是字!
3)模板:有些论坛会提供;自己选择的时候找简洁,不要加复杂动画、延时动画(蓝色很推荐)
4)页数:一般论坛要求每个人发言大概10-15分钟,所以ppt控制在14-21页左右。不要超时!
5)规范:遵循ppt简洁明了,忌讳文字过多,可尽量用图表等展示。
6)交流:可积极与专家学者交流,保持谦虚礼貌。对于有考博意向的同学,可借此表达对意向博导的喜爱和对研究方向的兴趣。
备注:该部分内容来自引用三,超级详尽并无补充之处
1)提前准备PPT,做好多种备份,一定要反复演练PPT内容(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汇报时候不必做到面面俱到,而是详略得当:重点内容是核心研究发现、边际贡献。
3)时间分配:15分钟=2分钟(抛出问题)+2分钟(研究动机)+3分钟(理论或文献综述)+3分钟(研究方法)+2分钟(研究结果或发现)+2分钟(结论与讨论)+1分钟(灵活分配)。
4)互动交流:要有眼神交流、张弛有度,实现高潮迭起。
1)我就是为批评而来:确立期待和转变心态
自信:有力的说理、有趣的发现
正视:文章的缺憾和文章的优点同样美丽
坦露:因为在乎,所以真诚
感恩:因为尊重,所以批评
2)“我能和他们一样”:严格要求和努力准备
观察:多听会,认清差距所在
模仿:多听会议,有样学样
准备:花功夫,笨鸟先飞、不惜投入
核心就是提前了解好参会老师的背景(一是学术背景也就是研究方向、最近的论文动态等;二是了解好一些老师的生活背景,这是为了积攒一点闲聊的话题和在会场的时候认出老师,避免交流时候的尴尬。)与准备好一些研究问题(可以是对方相关的,也可以是自己的研究问题和对方相关的,这样可以有效交流,但是不要太深这样可能让对方有点尴尬。)
(1)提前了解会议主办方、学科带头人(往往是主持人)、发言人(主讲人)学术背景、长相和籍贯,阅读近三年文章。
(2)围绕主讲人选题内容查找其发表文献,若已发表则提前熟悉,并准备2-3问题以备发问。
(3)留意与会人员中期刊编辑与未发言的嘉宾学者,若有熟悉的,稍作留意并做记录,茶歇伺机搭话。
(4)提前准备1-2分钟自己文章的简短摘要,并提前罗列3个主要观点,务必打磨好!
(5)提前准备3套祝酒词:给主办方、给大佬、给同仁(这个一般是老师,学生参会主要是有眼力劲,就是服务好与会的嘉宾和老师就可以了)。
(6)准备一些生活化聊天内容,会议虽严肃,但是也不能太版。
(1)充分利用茶歇时间x可以观察主讲人是否有时间,找他聊一聊提前准备好的问题,下一个茶歇可以找与会的其他大佬或编辑,准备一下几类问题:今年的重点选题方向、自己的某选题是否符合其要求(若有意——借势交换微信,切不提其他,只言请教、点评之事)
注意: 一开始大家去拿酒水时大佬一般会跟其他大佬叙旧,这个时候一般不去凑热闹。然后当想认识的人开始吃正餐的时候,我会拿着喝的或甜品找机会搭话,就可以保持灵活来随时应对和填补话题的空白。聊研究进展是可以的,但人家在吃东西就不要逮着一直问。更好的还是双人交谈,自报家门聊一聊自己这个研究阶段遇到的困扰、问问对方最近领域的见闻之类的。
(2)若会期超过一天,留意大佬是否也在所住酒店,若在隔壁那就太幸运了,可以留心同大佬一同步入会场,此时可以跟大佬探讨提前准备的问题,甚至可以交换微信。
(3)充分留意吃饭后、打call、去卫生间、电梯间的碎片时间,遇到大佬、同事、同仁,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观点发问,注意先用生活化、轻松化话术开场,如对方家乡、特产、名人等。
(1)会议结束后可以给主办方、主讲人写一封感谢信,这个真的很多人会忽视!!因为会务组一般是研究生,若写一封感谢信就容易进入会务部门的会务数据库,若未来再举办以研究生主讲的学术讲座或许会邀请你来讲座哦!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做长远打算!(内容就是:收获+感谢+期待),但这个会有点刻意,过度可能会适得其反(国外较为常见)。
示例:非常感谢会务组此次带来的学术盛宴,感谢**教授、**教授带来的精彩讲座为学科发展指出了明晰对方向,令学生获益匪浅,衷心祝愿贵院未来发展越来越好!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前来参会!
(2)及时分类整理参会笔记也很重。
在会议中要尽量克服社交恐惧和语言障碍,因为很多人在会议上展现出比平常更社交的能力,这可能有助于在会议中建立人脉和获得更多学术或职业机会。在会议中,可以先打招呼,介绍自己的身份和学校,并开始闲聊或讨论研究。如果遇到有趣的人,可以交换联系方式。
(1)学术会议一般都会请学界一些成果突出的老师做主旨汇报,会议日程也会介绍汇报摘要内容。那么在会议开始之前就可以关注主旨汇报老师的相关研究,汇报互动环节积极提问,争取给他们留下好印象。ps,提问之前记得自报家门,要不然老师都不知道你是谁。
(2)利用茶歇时间,和你感兴趣的报告者进行交流,谈谈你的问题啊,之前做过或者准备做的研究,有哪些相似之处等等。如果你自己已经报告过了,可以提前准备PPT打印稿,请大佬或者你感兴趣的学者批评指正。
(3)以校友或者大同门为切入点进行学术社交活动。做同一个领域的学术圈子其实不是很大,所以遇到校友啊同门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就算之前不认识,一提到是xxx学校校友,或者同是出自xxx老师门下,亲切感也一下倍增,再往深入聊,找到共同话题就很容易了。
(4)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如果想要social不那么生硬,可以从家乡作为切入点聊天。最好提前对参会老师的背景做一些了解,如果找到老乡了,那和他/她打招呼的时候就可以说,xxx老师,听您口音像是xxx人,我也是xxx的……这样话题的开展就非常自然了。
(5)如果会议日程较长,开会之余有旅游的机会,可以借找旅游搭子的机会多多结交学术伙伴。一般这种相约旅游的可能都是青年学者,聊天的时候话题不会特别严肃,但内容范围会十分广泛,有的时候从聊天中也可以获得灵感,说不定也可以找到合作的契机
年轻人尽管年龄小、辈分低、没有任何帽子头衔,但在以一个学术前辈为主导的学术汇报或饭局中即便工作做得有些瑕疵,也能够得到原谅,当然尽量不要出差错。
主要就是注意座次、吃饭礼仪、聚餐主题以及饮酒对策,核心思想:做好服务工作!也就是提前认人、找共同点、各种夸夸。
1)如果你是在场辈分最小的,本着做服务的心态就好。
2)他人夹菜的时候帮忙固定转盘。
3)不会喝酒可以不喝,正常人不会因为你不喝酒而对你有意见。如果拿茶敬人酒,请人随意或者让对方喝茶即可。
4)上菜后让主宾先吃。菜转过来,可以先给旁边的人夹菜,再给自己夹菜(用公筷)。
5)如果导师没要求,不要着急去要大佬的联系方式,容易引起反感。我见过有老师很无奈但又不好意思拒绝。
7)即使你很善于社交,也不要在他人宴请时当成自己的社交主场。
8)如果是和同一课题组这种较为熟悉人聚餐,可以提前准备提酒词。
9)善于聆听,礼貌回应,不要冷场。
10)如有必要最好准备一下敬酒词什么的,也会很得体。
[1]学术小白在国际会议如何social|经验分享
[2]读博日常|如何在学术会议中变身社牛
[3]如何在学术会议上展示?研一知道这些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