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演讲才是好的演讲?
好的演讲需要符合谁的利益?
谁的利益需要得到最大满足?
论一场优秀演讲的自我修养!
人生而自恋,却无往不在自嗨之中
这是一位古希腊的美少年,他的名字叫做:Narcissus,音译过来就是:纳西索斯。
由于他的长相过于俊美,走到哪都能吸引一群迷弟迷妹,即使如此,他也对世间的任何美女子(男子)丝毫不动心,却对水中的倒影爱慕不已。
当他来到水池边看着自己水中的倒影时,居然看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那么忘我!
是的,他不爱别人,他爱上了自己!
他对水中的自己说着情话,一声又一声,连绵不绝。。。
终于,他掉进了水里,死了。
死后化作了一朵水仙花,仍留在水边守望着自己的影子,年复一年。
从以上的故事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位自恋的美男子,无论生死,他都活在“孤芳自赏”的状态中,他的名字叫做:Narcissus。这个词翻译过来也有着“自恋”的意思。
为什么从“自恋”这位古希腊美少年说起呢?
回想一下,在我们演讲的时候,是不是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情况:
在台上讲的很嗨,很投入,很忘我,就像纳西索斯一样“孤芳自赏”,而台下的人则忙着刷手机、交头接耳,甚至于昏昏欲睡。
敲黑板: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自恋的,都会优先关注自身的利益,当演讲者因为关注自身的利益而侃侃而谈(自恋)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现象:
如果不能唤起听众与你“相恋”,演讲也就变成了一个人的单相思。
这就回归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看待演讲本身?
基于人格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对于演讲都有不同的解读。据我的观察而言:
演讲是通过“(非)语言表达的过程”让听众产生“思想或行为”上改变的过程。
你说的,和听众有关吗?
比如我的演讲主题是: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对于听众而言,如果听完我的演讲之后,没有对“高效阅读”这件事有新的思想认知或者产生“阅读行为”的转变,那么这次演讲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然而许多人的演讲会陷入“我很想说给你听”的“一厢情愿”,这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听众是否愿意听你说”?
就好像听众喜欢吃苹果,你买了一大堆西瓜,却告诉他:吃苹果不好,西瓜才有营养。
那么,如何让听众愿意听你说呢?
至少需要符合一个条件:你说的,和听众有关!
当听众产生了“你说的和他有关”的时候,就符合了他们自身的利益,而你自身的利益也能得到满足,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因为你或多或少发生“思想或行为”上的转变。
以【高效阅读一本书】这个演讲主题为例,为什么听众要来听这场演讲呢?
思考下,这次演讲是否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听众解决了以下的问题:
1、平常没时间看书,有没有快速阅读的方法?
2、即使有时间看书,看完之后总是记不住咋办?
3、虽然记得住内容,但是理解起来还是很困难咋整?
。。。。。。
一旦这些问题能通过这一场演讲得到或多或少的认知上的启发或行为上的改变,那么对于听众而言,自然就会很喜欢这场演讲了。
你的演讲对象是谁?
现在,我们再来探究一个问题:我们的演讲对象是听众吗?
一半对一半不对,往前一步走,会发现我们的演讲对象其实是:
听 众 的 大 脑。
为什么呢?
因为同样的内容,在不同人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不同的画面,出现不同的解读。
正如【高效阅读一本书】这个主题,有的人会想到“训练阅读速度的画面”,有的人则会联想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画面”,也有人会想到“一目十行的记忆神童画面”。
你看,一场演讲效果好不好,与你的意图并无太大关联,而与听众所感知到的信息有关。对于听众而言,TA对演讲者传达信息的接收心理路径是:
① 我注意到了他在说什么
② 哦,我理解他的意思是
③ 通过意思,我的解释是
④ 我喜欢/不喜欢这场演讲
简化来说就是:注意 - 理解 - 解释 - 表态。
因此,让听众感知到什么样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信息需要符合“听众的利益”,这,就是演讲的自我修养!你做到了吗?
备注:部分内容来自于《演讲心理学》一书。
阅读小测试:
本片文章传达的重点是哪一项呢?(可在评论区进行留言)
A 只要我们不自恋,演讲自然能做好
B 每个人都很自恋,要多照顾好听众
C 正确传达好意图,感知太多没意义
D 理解听众的感知,照顾听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