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说话和做事留有余地

文/呱呱鸟

做人有术,做事有度。

说话要委婉,做事也不要太绝,给自己留条后路。


中庸之道就是反对极端主义。

做事情太过了和不及格都是不好的,意思就是在“过”与“不及”两个极端之间处于一个中间的状态。

任何事情到了极端的临界点都可能发生反转,易经的各种卦象就是说明这样的道理,过犹不及。

宋代理学学者程颐的观点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话不说尽把握分寸,事不做绝留有余地。

年少轻狂的时候喜欢极致,随着岁月的风霜洗礼,人就会逐渐磨圆了性格,你是喜欢方石头呢,还是喜欢圆石头。

方石头便于码放,砌墙盖房子都是需要的,方石头实用,容易被其他人利用,对奠定工程基础有帮助。

圆石头让人有欣赏价值,如果圆得奇形怪状的,越有味道就越好了,就会被供奉起来,身价立马倍增价值连城,老值钱了。

做人要内圆外方,不对,最好应该是外圆内方,古代的铜钱就是长成这个样子的,人见人爱。


人生是以曲为直、以退为进的过程。

这是为人处事的天机,其它的比如权谋智术、阴谋诡计等等都是下三烂之术。

心学认为核心是掌握自己的内心,这个心是方方正正的正人君子,以不变应万变。

人的外表可以是圆的,见人就说人话,见鬼的时候就说鬼话,到哪个山就得唱那个山的歌。


中庸的《待人五法》作者没有考。

1)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就是说话不要把话说尽,否则会没有朋友的,见人只说三分话,不要掏心掏肺地,有尺度点到为止。

2)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探访别人的一切,过了度会招到别人的反感,需掌握好分寸。

3)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尊敬一个人不要太过卑微,否则会显得太低贱,尊重是互相的,不卑不亢。

4)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责骂人不要太过严厉,否则会让众人远离,宽以待人,温和的劝解比严厉的责骂要更加有用。

5)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艰,要把握好尺度,一味忍让就是太软弱了、会让别人得寸进尺的。


人生也可以理解为随心所欲,不逾矩。

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违法,在中间的状态,进退自如,成屈能伸,伺机而动,可以欲擒故纵,纵擒并用。

在工作中注意抓主要矛盾,把握关键因素,辨明厉害与得失,帆船在大海里航行靠得是见风使舵,从另外的意义理解就不是什么坏词,关键是目的是好的,不要干坏事,这就是审时度势,按自己高兴的轨迹一路玩起来。


中庸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道德观。

中庸之道是中国人在社会中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不激进,不把任何事情都做绝了,没有止于至善。

完美主义者认为,要不就不干,干就干得最好,得研究一下二者之间是否也没有什么绝对的矛盾,这是认识论上的不同角度,难以把握。

孔子提出的中庸思想,现在倍受推崇,这是人类认识史上最早的事物相对理论观点。


中庸之道的文字涵义就是“中间的平常道理”。

平平常常的道理是充满智慧的,心态好,不争,不走极端,这种智慧是最高的德行。

使事物按照规律发展,人就是按照仁道来发展,这是儒家的核心理念,孔子说的“敬鬼神而远之”就是对不了解、不知道的事物不需要坚决地反对。

在这种中庸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对各种宗教的态度宽容的,没有非得打死异教徒的做法,“三教合一”儒释道各得其彰。



性情温和,活得不累。

不走极端,遇事不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庸之道,说话和做事留有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