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自《道德经》吗?

上期我们分享了豪放派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九思国学馆本期带领大家进入诸子百家的第一号-道家领略下它精神殿堂的奇妙风采。

我们经常听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其实这句话就来自《道德经》。

老子名叫李耳,又称老聃,据说他的母亲在一棵李子树下生下了他,所以姓李。

老子从小就聪明好学,曾经跟随商容学习,后来商容又把老子推荐到周朝的都城洛阳去学习。

也许我们不太熟悉商容这个人,周武王灭掉商纣后乘车过商容居住的里巷都要站起来行注目礼,从这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商容有多厉害。这就是典型的名师出高徒,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典范,孔子也曾经向老子问礼。

老子在周朝后期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当地的最高长官尹喜有一天看到紫气东来,知道有圣人从此过,结果就是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有5000多字,又称《五千言》。

其实《道德经》包括了《道经》《德经》两部分,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通俗理解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

道家是中华民族本土自己创造的思想文化,从黄帝开始一直绵绵流长,所以先有黄老学说,庄子又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形成老庄思想

我们一直讲天人合一实际上就是要求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违逆自然,最终才能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熟知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这几句话就来自《道德经》,意思很好理解,就是从点滴小事开始做起,从眼前开始着手行动,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不然就会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

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提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还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都是同样的意思。

历史上有很多坚持不懈做事情最终成功的例子,如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乃至月球上也能看到的万里长城都是从一砖一瓦修建而成。

举一个现在的例子,著名的河南省郭亮村的悬崖公路挂壁公路的修建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郭亮村历时5年风餐露宿,投工3万人,清理石渣2.4万立方米,一条长1250米、横亘于海拔1700米峭壁上的绝壁长廊修通了。

2018年,来访游客达140万人次。这个只有300多人口的悬崖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餐饮旅游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彻底拜托了贫困。

我们往往关注了千里之行的成功方面,其实慎终更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不到最后成功,没有走到终点,就很难说成功,甚至功亏一篑。

因为一件事越做到后面越不容易,经历了太多失败和痛苦后,很多人往往选择了放弃,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慎始慎终,始终如一更是需要我们一直坚持做到的。

下期我们领略诗歌中的“风之彩”。

国学经典内容九思国学馆公众号同步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来自《道德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