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服装最近很火,可是你看得懂服装抗菌性能的那些指标么

疫情这几年,什么行业都不景气,但是有一类产品却趁着这波疫情起飞了,那就是抗菌产品,这几年各类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百货,只要条件允许,无不打出抗菌、消毒的口号来忽悠,我们的服装产品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在这么多的抗菌、消毒产品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没有什么真正的效果的,都是虚假宣传,前两天借着优衣库因为虚假宣传服装抗菌性而被罚的机会,给大家普及了一下我国对服装抗菌性的要求,很多朋友看完后表示看不懂,什么“抑菌宽度”、“抑菌率”都是些什么意思?为什么抗菌服装才测试了三个细菌的抗菌能力?

要搞明白这些指标,我们首先就要搞明白抗菌性能是怎么测试的。

现有的国内外关于抗菌性能的评价方法有两大类,一类是定性评价,一类是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只会告诉你这件衣服有没有抗菌性能,而定量评价不但告诉你有没有抗菌性能,而且还告诉你衣服抗菌性能的高低。

关于定性评价,这里要用的指标就是“抑菌宽度”,它的测试原理是,把经过抗菌处理的样品放到带有细菌的培养液中,经过一定时间的细菌繁殖后,看试样与菌液接触处细菌的繁殖情况,试样与菌液接触的边缘没有细菌繁殖的区域称为“抑菌宽度”。原则上抑菌宽度越大抗菌性能越好,但是由于抗菌产品不但可以杀死有害菌,同时也会杀死人体表皮上的正常细菌而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所以出于安全的考虑,抑菌宽度不可太大。

我国关于抗菌性定性评价的测试标准是GBT 20944.1-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该方法对抗菌性能的评价如下:

GBT 20944.1结果判定

但是这种方法测出的抗菌宽度其实并不是越大就说明抑菌能力越好,这是因为“抑菌宽度”除了可以衡量产品的抑菌能力外,还反映出了产品抗菌剂的溶出程度,溶出程度大的产品哪怕它的抑菌能力不强,它测出的抑菌宽度也会比较大,所以我们看到,哪怕抑菌宽度是“0”,只要样品边缘没有细菌繁殖,也可以判定为具有好的抗菌性能。

关于定量评价,常用的评价指标就是“抑菌率”,它的测试原理是,把空白样和经过抗菌处理过的试样与带有细菌的菌液接触,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看空白样与试样上吸收的细菌数的差值或菌液中活菌浓度的差值来计算出抑菌率,这个数值越大说明产品抗菌能力越强。

我国关于抗菌性定量评价的测试标准有GBT 20944.2-2007《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2部分:吸收法》和GBT 20944.3-2008《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

吸收法是把没有经过抗菌处理的样品与经过抗菌处理的样品分别放进带有细菌的菌液当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取出试样,分别把试样上所带有的细菌洗出来进行计数,然后用两者之间细菌数的差值去除以没经过抗菌处理过的试样上的细菌数量,从而得出产品的“抑菌率”百分比。根据GBT 20944.2标准的规定,当测得的抑菌率大于90%时可以判定样品具有抗菌性,当抑菌率大于99%时可以判定样品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振荡法是把没有经过抗菌处理的样品与经过抗菌处理的样品分别放进带有细菌的菌液当中,经过一定时间的振荡后,取出试样,分别计算出菌液中的活菌浓度,然后用两者之间活菌浓度的差值去除以没经过抗菌处理过的试样菌液中活菌的浓度,从而得出产品的“抑菌率”百分比。根据GBT 20944.3标准的规定,当测得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不小于70%,或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不小于60%,则可判定样品具有抗菌性。

至于为什么只测试了三种菌,那是因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种类不可计数,我们不可能每种都去测试,但根据微生物的结构,细菌主要分成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种,而测试所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就是这两类细菌的代表,至于白色念珠菌则是真菌酵母菌的代表,如果产品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酵母菌具有抗菌性,那么我们就基本可以判定其具有抗菌性了。当然这里主要是抗细菌的能力,对于真菌中的霉菌和非细胞类的病毒,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抗细菌能力去判定,防霉与抗病毒需要根据防霉纺织品标准和抗病毒纺织品标准去判定。

关于服装的抗菌性能,其测试结果与测试所使用的菌种及菌种的制备方法息息相关,同样实验室所使用的空白对照样本身的状况也会对细菌在样品上的繁殖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往往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实验室所得出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有时甚至会有较大的差别,这也是目前制约服装抗菌性评价的一个难题,不解决好测试上的差异就很难公正的去评价一件服装的抗菌性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抗菌服装最近很火,可是你看得懂服装抗菌性能的那些指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