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了一个新闻。
让我内心很感动,很震撼。
一个叫张桂梅的女士在云南大理办了一所只收女生的女子高中。
云南的一些落后地方,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贫穷。
土胚房还到处存在,不读书是常态。
当地的风气也是重男轻女非常严重。家庭资源多半倾斜到男生身上,女生甚至没有机会出生,就算出生了,随随便便读点书就准备嫁人了。
这里女生似乎就注定只有一种人生,就是没有机会读书,但是家里的重活,农活都得干,到了十几岁的年龄就嫁人生子,成为别人家的人,要么在家伺候公婆,要么和丈夫一起出去打工。
一种生来就被剥削,被压制的人生。
要是生了儿子还能有点尊严,如果一直生的是女儿,那就仿佛走入了地狱模式。
一生得不到爱,也得不到尊重。
她们没机会发声,甚至活得有尊严,只因为是个女的。
就是一种生来有罪的感觉,没机会读书,更没机会获得一点点的家庭资源,她们唯一的作用是帮家里干农活,然后再帮夫家生子。
这样的人生终于有机会可以终止了。
办纯粹的女高,是为了解救那些灰暗不见天日的姑娘。
她们是可以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
女孩子有了文化,可以在城市哪怕是县城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她们有自己的人生,经济上是独立的,就算打算结婚,她们也可以找一个同样有教养有文化的男人,相互尊重然后开始新的生活。
她们不再需要看公婆的脸色,也不需要因为生不出儿子而得到谩骂。
读书,考学,然后独立工作,通过经济独立获得真正的尊严。
一个女人有了高文化,高素质,身心都得到了尊重,才能更好的教育后代,才能更可能地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因为一个励志的母亲就是最好的成功的例子。
她不需要去高价请各种名师,或者费尽心思打压小孩,她本身的奋斗历程已经足够热血。
她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授之以渔给自己的孩子。
01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在新时代的今天,还有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着重男轻女,很多姑娘没机会看这个世界一眼,就算活下来了,也是开启了地狱模式。
不让她们上学,那几乎就是断了她们的人生。
我也难以想象张校长有多么伟大和无私。
满脸的皱纹,丈夫早就因病去世,她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财产全部都给予了这所女子高中和福利院的孩子们。
她身体底子也不好,肺气肿,子宫肌瘤,各种慢性病。
在这个早就充斥着各种精致的利己主义的世界,还有谁能愿意无条件的付出呢?
改变一个地方的落后,改变一群人的命运,这是要搭上一个人一生的财产和心血。
这种雷锋式的奉献已经成为一种奢侈。
“一个好女人可以改变三代人的。”
当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感觉张校长的格局有多大。
一个自强自立的姑娘,也会是一个好母亲,她会言传身教地给予孩子更多的正能量。
而不是陷入了,把生活的怨气转嫁给自己的小孩,然后,自身又丧又无望。
一个有文化的,并且情绪健康的女人是可以让这个家族兴旺的,孩子会优秀,丈夫会努力,这是个双赢的事情。
02
我见过有些姑娘,是自己放弃了自己,她们本来的生长环境也不差,接受了教育,读了书,可是骨子里的懒让她们不想奋斗,精力全部放在找个男人依靠的层面上。
找到一个男人以后,就是想办法压榨他,并且在同性面前炫耀,自己多么有本事,可以控制和驾驭一个男人。
她们多半没什么梦想,即使受了教育,品质上也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一个从来没独立过的女人,别指望她有多高的智慧和眼光,去教育后代。
是她们自己放弃的自己,经济和思想上都不独立,年轻时候靠丈夫,老了靠孩子,作天作地一辈子。
可笑的是,这样的姑娘还会嘲笑那些独立奋斗的女孩,觉得那些独立奋斗,不想靠男人的女人很可怜,没有女人味。
我真的无法苟同这样的观点,甚至觉得这种好吃懒做的姑娘是在劣币驱逐良币。
大环境对于女性的偏见多半是女性自己内斗造成的。
自己没有努力过,奋斗过,也就谈不上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羡慕别人家的学霸,高智商,先看看自己怎么样。
我再次感谢张桂梅校长,我不知道是怎么样的精神促使她这样奉献。
这样的无条件付出,是一种封神的存在。
某种意义上来说,她改变了很多家的姑娘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个地方重男轻女的风气。
这种力量不可小觑。
谢谢您,张女士。
希望您在晚年的时候能够健康,平安,留一点爱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