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年少时,听到别人的四十岁,感觉好老哦!今天轮到自己,却感觉,也不过如此啊!岁月积淀下,那种内心的通透,行为的笃定所带来的自信,要远比脸上多出的那两道褶子,更有价值。
没有徒行的路,也没有枉度的人生。
人到四十,不惑有三:
一、人生实苦
倘若将人的一生分成十份,不称心之时会占几份呢?如曾国藩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往往所有的变故,几乎都以“失去”展开。
我们每失去一个已经适应的状态,就是面对一次人生的变化。这些失去,一定会带来某种不安或震撼。
而我们,能够由这样的不安或震撼中渐渐恢复知觉,摸索出接下去的方向,这就是生存。
我以前一直以为心理医生在医治忧郁症时,是把犹豫给拔除,再把患者用正面力量给武装起来。这是个误会。
心理学家赫什菲尔德与阿德勒一起调查了四十七位忧郁症患者接受心理治疗的过程,他们很意外的发现,这些患者并没有减少抑郁,只是变得能够面对自己的抑郁。
也就是像,本来丧失胃口与味觉的人,渐渐尝得出苦与甜,而不是被弄得只尝得出甜,却尝不出苦。
“祝你天天快乐!”这句常挂在嘴边的祝福,其实就像抓了一把糖果塞满你的嘴,祝你每天都吃这个,你的嘴里满是甜蜜,甚至于你吃的火锅也是甜味的。那又会是怎样的呢?
也许会有人说,难道你就不希望快乐吗?我当然喜欢,但那是“明白且恰当”的喜欢。我对痛苦,当然不喜欢,但我也是“明白且恰当”的不喜欢。
借用知乎上的一句话:
何谓苦?执于人执于物执于法,则苦。
何谓不苦?知世界无常,知放下,物来则应,物过不留,则不苦也。
人生没有永恒的夜晚。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人生实苦,但苦不是人生,就算躺在阴沟里,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二、孤独常伴
蒋勋的《孤独六讲》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柏拉图在他著名的《飨宴篇》(Symposium)里有一段用神话说的故事。
远古时代,人类不是现今分类的男性女性。远古时代人有三种一是纯阳性,二是纯阴性,三是阴阳人。
后来因为人类得罪了神,被神惩罚,神把三种人都劈成了两半。
因此,现今的人类都是不完全的。
每一个被劈开的一半,永远都在寻找另外一半。
劈开的纯阳性,半个阳性,永远在寻找另外一半阳性。
纯阴性被劈开,半个阴性,也在寻找另外一半的阴性。
至于原来的阴阳人,劈开成两半,阴性的一半就在寻找阳性的一半,阳性一半也在寻找阴性的一半。
希腊神话充满象征隐喻,使人深思。
找到另一半之前,我们是的,孤独的。找到了,然而,或许又要幻灭,仿佛,再也回不去没有被劈开以前的自己。那么,你还是孤独的。
其实,孤独没有什么不好,使孤独变得不好的,是因为你害怕孤独。
俞飞鸿是娱乐圈真正高段位的女神,48岁,未婚。
在综艺节目《圆桌派》上,窦文涛问:你觉得老一个人待着,精神正常吗?
俞飞鸿的回答相当精准,可以说很出彩:我身边很多单身男性,精神世界很丰富,难道女性单身就会不正常吗?
紧接着,冯唐就问:那你一个人待着不会烦吗?需要吃点东西,跟人聊聊天?
俞飞鸿直截了当地说:如果自己精神世界足够丰富的话,不需要。
独处的能力,是使我们与别人不一样的关键能力。
蔡康永说:独处,一点都不孤单,还很有趣。
人生,从头到尾就是一件自己对自己的事。如同我们每晚睡着,都是一个人入睡。做梦也都是一个人入梦。肚子饿或肚子痛,也都是一个人饿,一个人痛。人生最根本的事没什么可以赖给别人,都是自己经历,自己得失。只是有时候喜欢幻想别人能分担很多事罢了。
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问自答,在大惊小怪的人群眼中,被当成一个人有毛病的征兆。
然而。所有努力要越活越明智的人,每个都是一路自问自答而成长的。
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和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蒋勋说的。
三、幸福可追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得罪了众神。所以当他最后被抓回冥界时,众神对他下达了最严厉的惩罚。这个刑罚又累又狠,狠在设计刑罚的用心。众神让他每天推的不是一块又一块的大石,而是每天重复地推同一块大石。
每天,西西弗斯费尽力气,把这块巨石推上山顶,然后众神又会让石头滚下山去,回到原位,等着西西弗斯再推一次。如此日复一日,永无终结。
后来的作家加缪,深深感到这位西西弗斯的处境,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处境,日复一日,坐着同样的事,重来多少遍都是一样的。
我看了这个故事也深有同感。
人到中年,铺天盖地而来的是家庭中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工作中,左右应对的是经验不足,创新不行的焦虑。整日伴随的是那种既想不努力又不想积极,还不安于现状的恐慌。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何尝不就是那个推大石的西西弗斯呢!
直到在另一本书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少年每天要为庙里挑水。爬很远的山路,担着庙里的两个木桶去挑水。一个木桶坚固,但另一个木桶破旧有缝,老是漏水。每天少年辛苦把水挑回庙里,一桶水完整,另一桶则漏到只剩一半。
少年挑了几个月的水,有一天坐下休息时,漏水的木桶很内疚的对少年道歉:“都是我不好,害你每天花一样的力气,却只能保住半桶水。我真没用,比那个坚固的木桶差多了,对不起!”
少年听了大笑,抱起这个木桶,带它去看沿路的景象。少年告诉这个漏水的木桶:
“你不用对我道歉,反而是我要替大家谢谢你。你看我们每天沿路漏出的水,让这么多本来长不大的小花小草,都长得多么好啊!”
同一条山路,我们既是推石的西西弗斯,也是赏花的挑水少年。有时挫败空虚,有时拈花微笑。
幸福,是近在咫尺俯仰可得,还是远在天涯永不能接近,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期待幸福的到来。
没有人能追求“所有的幸福”,这种东西不存在。
不如停下匆匆的脚步,用心看看这个世界。
幸福也许就在你的手中,你只需安然握住。
人生四十,路已过半。
让山是山,让我们是自己。
从我们的心开始,因为那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