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近日读到明朝.孙蕡的《朝云集句诗七言律诗(十首)》,其诗曰:

零落残泥倍黯然,

一身憔悴对花眠。

南园绿草飞蝴蝶,

落日空山怨杜鹃。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长圆。

此声肠断非今日,

风景似稀似去年。

看到这首诗后,我才晓得我们被古代的或者近现代的所谓文人墨客骗了,说什么“天若有情天亦老”对上“月如无恨月长圆”乃是绝对,才华横溢的才子凭一句“月如无恨月长圆”,巧对如花似玉的大家闺秀出的绝对:“天若有情天亦老”。

到最后才子抱得美人归,他奶奶的,这个才子真特么的被狗屎运砸中了,他其实有什么才华,充其量就是信了那个落魄诗人杜甫的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他比别的不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混混多了个心眼,他死记硬背,终于跟有情人结为神仙眷侣。

其实,像这样没有狗血情节的情形并没有发生,因为编这种桥段的人,可能也怕有人来揭穿他们撒谎,或者胡编乱造来着,他们把这两句对子,一定通过名士名媛的口来说出来。

譬如,名士就选那些状元及第的或者当宰相的人,名媛就选他们的夫人。也不管他们有没有说过,即便在他们有生之年看到这样的剧情传诵,他们也是很喜欢看的,谁不希望别人说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呢?

其实,“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根本不是哪个名媛为了选婿而出的佳联,它就是素有诗名的唐朝穷诗人李贺写的。李贺写下这句诗,全唐无一人能够对得出来,直到到了宋初,有一个叫石延年的人,他在喝醉酒的时候才脱口而出地答道:“月如无恨月长圆。”

长话短说,后来有一个民间典故“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财不落泪”跟这两句诗有些相同之处。

相传古时候在黄河上有一个渔夫姓管名才,他吹得一口好笛子。他常常吹出悠扬宛转的笛曲,这让住在黄河岸边的绣楼上的大家闺秀小姐黄鹤十分爱听。

后来两人日久生情,眉目传情,表示海枯石烂生死相依。但当时男女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一个大家闺秀千金小姐,怎么可能嫁给以捕鱼为生的管才呢?

黄鹤的爹娘坚拒不允,黄鹤害了相思病,缠绵病榻。而管才也郁闷而死,临死时照应家人,把他的尸骸葬在黄鹤小姐的绣楼对面的青山之下,他要永远陪伴在黄鹤左右。

而黄鹤的病一日重似一日,眼看不治,黄鹤的爹娘张榜招医。有一游方郎中一天到了青山下,看见有闪光的东西在那里熠熠生辉,他好奇地挖出泥巴,发现管才的心还鲜红鲜红的,急忙从腐烂的尸身上扒拉下来。

他到黄员外家,找一玉盆盛以清泉水,把红心盛于其中,让人送到黄鹤的房中,到了那里,管才的笛声就响起来了。

黄鹤一听,赶忙起身到玉盆前看管才的心,她情不自禁地热泪直滚,热泪掉落到红心上,红心发出的笛声戛然而止,然后沉入水底,管才的心真的死了。这就是“不到黄鹤心不死,不见管才不落泪”的正宗版本,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

你可能感兴趣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