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习 13/365 从体验去认识一个人

我为什么要寻找他呢?

我不就是

他吗?

他的本质透过我而显现。

我寻找的,只是我自己!

- 诗人鲁米


了解一个人,如果只是去理解这个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或者是前面说到的自我的五个维度(自我稳定性、自我灵活性、自我疆域、自我力量和自我组织力),其实还不够。

我们要做的,还需要了解对方的过往生活体验,和他们建立高强度连接,你才能真正知道这个人,是谁。

“我”,就是一个人在过往时空里一切体验的总和。

这里的一切体验,包含着三个部分:“我”,“你”,和我们之间的动力。这个“你”指的是万事万物,总之是“我”之外的一切存在。

在学完了前面关于判读一个人的五个维度后,我对周围的人进行了小小的解读。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对一个朋友洋洋得意进行冷读之后,他淡淡地说了一句,“你根本不了解我”。

那时候我的脑袋就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似的,顿时空洞。我以为自己可以读懂他,但其实没有,我只是大概地了解了他以前的经历,并没有深入地去理解他当时的体验。

他父亲酗酒,爸妈关系很不好,所以从小他就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在任何人和他相处的过程中,他从来都没有谈起过自己的父母。如果有人骂粗话不小心连带上他的父母,那个人的一场灾难立马降临。

他表现出来非常积极乐观,对于别人提出的请求,总是二话不说立马答应。所以我天真地判读他为开朗乐观的人。但有天谈心,他说自己很自卑,不想再跟其他人接触联系了,之后我们所有人几乎都联系不上他。

现在我明白了,我没有用心去体验他的过往,他在以前发生的事情里面所有的感受。我不了解这些,怎么就觉得自己已经完全了解他了呢?



现实中,我们在了解一个人的时候,一般对思想特别重视,但会忽略体验。

那怎么认识一个人的“我”呢?罗杰斯给出了一个概念“现象场”- 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

比如我朋友父母经常吵架的事情,时间是在他小学的时候,空间是在家里,他那时候很害怕,害怕会失去父母,害怕从此变得孤独;他又很愤怒,怨恨父亲为什么酗酒如命,毁了这个原本美好的家庭。

从小缺乏父母爱的人,长大了大多会变得自卑。他们拼命想要去展示自己,到处讨好别人,就是害怕失去。但是一味的讨好,最终肯定会让人性觉得理所当然,一旦你没继续提供这种额外的好,他们就会选择冷漠地离开你。从此陷入可怕的恶性循环,却不自知。

这些信息是我之后专门跑去和他聊天才获得的,之后我们成为了真心的好朋友。

在这里,就是我进入了朋友的“现象场”,活了一遍他的生活,从而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美国一个心理学家发现,任何两个人,如果深入了解彼此的现象场,再四目对视四分钟,都可以爱上彼此。如果你想了解谁,可以好好地去了解他的现象场,碰触他的深刻体验。

我们也要注意,必须让对方把一个体验发生的现象场勾勒出来,比如时空信息、身体感官感受等等,一个人的记忆才会被提取,而深度体验才会被唤起。

这样一来,我的体验就会被你看到,就相当于,我向你敞开了我自己,而你把我作为关系的中心,听到我的体验,我就感觉,你给了我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和真诚等等,这就是爱。

所谓“我”爱上“你”,其实是通过“你”来看见“我”的一个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习 13/365 从体验去认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