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开始

最近在练习提升阅读速度。

《读经二十年》用时220分钟,大概速度600字每分。

除了速度之外,这次在读的时候运用了昨天范苇老师教的苹果阅读法。

这本书是时老师推荐的,说一定要读。

读这本书是基于我们最近的考虑,如何让孩子在大量的读童诗童谣的同时加入经典的阅读,我们在找一些理论的支撑。前段时间读了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他也提到在中小学阶段,最好把这些经典的典籍都已经熟读会背。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要读经?有什么好的方法?

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呢?我意识到读这些原点书籍的重要性,但是还是想找一些理论的支撑,因为我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比如说我现在带的是五年级的学生,我们从一年级开始读童诗童谣,孩子积累了很多,到中高年级之后开始了小古文的读,但仅仅是读,一方面我们读的遍数不够,另外一方面也没有强制要求背诵,只是有一个大概的感知。在具体的学习当中就发现学生在表达的时候能够感觉得到要用谁的诗句,但是他不能脱口而出。这也让我思考这些内容究竟应该在什么时候来背诵记忆。另外就是自身的学习,也发现了小时候背诵的诗文到现在也没有忘,长大之后记得一些诗文,花费的时间长还记得不完整。

为什么要读经呢?

1.回归教育的本质。

“读经理论的建立是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它最主要的关键是一个人在人格形成和语文学习的关键期,也就是13岁之前一方面浸润,在圣贤和天才的文章中奠定一生人文素养的基础,有着开阔的心胸和包容的雅量,一方面透过经典的熏习培养出高度的语文能力,作为一切学习的基础经典,教人学而时习,见贤思齐读经,正好激发人的好学之星和氟单质亮读经,不仅不排斥近代的知识,反而可以把近代的知识学得更好。”

2.培养文化“巨人”。

我们要有文化自信,那些典籍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内在精神的心灵的,文化层次的成长所需。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是我们所必须要了解的。

我们都非常羡慕民国那个时代出了多少的伟人,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他们无疑不是满腹经纶的。饱读诗书是他们的底气,是他们的底蕴,让他们更好的思考如何兼容并济。

培养文化巨人,其实也就是培养我们下一代的甄别力,思考力。

3.涵养心性。

何谓不忘初心?其实有时候我们不是要问对方为什么,而是要多问自己为什么。演的书籍能让我们更安静,更安定,更从容沉着。

4.以圣贤为师。

在经典当中,让这些古人作为我们的老师,从他们的言行当中学为人处事。学做有德之人。

5.传承

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每个民族都不应数典忘祖。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就从读论语开始,传承文化,传承经典。

至于读的内容。第1层次《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第2层次《周易》《诗经》《老子》《庄子》。第3层次古文,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类经典,其次才是《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蒙学读物。现读就要读经典,所谓取法乎上得其中。再加上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当然是从最经典的读起来,读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一字一句读起来。

那就从《论语》开始吧。虽然《论语》读过一遍,正好暑假,带着孩子一起读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论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