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管是疫情前还是疫情后,搞钱都变得越来越难,未来几年中产阶级可能会遭遇“返贫危机”,很多人为此焦虑不已。
我们先来看看中产阶级的标准是什么。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新中产圈层白皮书》中,将中产阶级定义为,总资产为300万以上,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在30万以上,其他城市在20万以上。
而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年收入在5-42万就是中产阶级了,按这样算我国目前有4亿多中产阶级。所以这种返贫危机也是大部分人可能需要面对的。
疫情的反反复复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面对种种危机时,为什么说只有中产会遭遇“返贫危机”呢?
因为中产的财富不多也不少,大部分财富又集中在房产上,这样他们在遭遇危机时是很容易返贫的。
这种返贫焦虑不止是中产阶级,也可能是所有中年人在面对的问题。
具体来说,当下的返贫焦虑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
02
在深圳这种年轻人涌动的城市里,中年后的脚步绝不敢轻易停下。不管多富有多优秀,都还在拼命奔跑。拼命奔跑,只是为了留在原地。
(1)供不起
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是刻在DNA里的。而买房的刚需相对立的就是,随时可能失业而供不起房贷。
中产群体几乎无法全款买房,如果你是在三四线城市,借助了家庭的力量,那么已经是足够幸福。
最要命的就是一二线的中产,就算凑足6个钱包勉强上车,每月高额的房贷又不一定能供得起。
除此以外,可能有的人是一边租房一边还房贷,或者不止房贷还有车贷,哪一个都是让人不敢轻易停下脚步的重担。
(2)花不起
过去几年,工资上涨的速度根本跟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想开车上班,到了加油站却没有了“92加满”的底气;以前5毛钱就能吃的雪糕,现在可能随时都会刺穿你的钱包。
想换电脑或手机时,想想积蓄,瞬间觉得手上的机子还可以再撑半年;想下顿馆子,转身还是走向了菜市场;
当下所谓的中产生活,不过是物欲越来越低,偶尔的奢侈越来越少。
(3)养不起
张爱玲说过一句话:人到中年,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你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却没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小孩子的补习班和学费,老年人的医疗和保健花销,这笔钱是万万省不下来的。
有时候生一次孩子就能让一个家庭返贫,许多中年人自嘲“因孩返贫”。
养孩子=烧钱,或许是一众80后、85后父母最切实的感受,吃穿上不敢落下,学习教育上的支出更是不敢省,生怕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
尤其对于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的年轻人来说,压力更是不言而喻。
(4)老不起
是否撑得起年老以后的花销,是很多人面临的残酷问题。
伴随着年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疾病,老了之后往往是生一次病就能让一个家庭返贫。
年轻时996地工作,想着能够拼一拼,往往就是外卖奶茶又不运动,而这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都在增加老了以后患病的风险。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健时曾爆出了这样一组数据:在中国,60%的人将一辈子积蓄的60%用在了生命的最后28天。说白了,当下的财富水平,根本不值一提。
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让人的寿命变长,但退休金金额有限,再加上通货膨胀,真的能保障年老生活所需吗?
03
中产阶级想要向上走,只有两个方法:一是奋斗,但要选对行业和城市;二是投资,但要选对方式和足够专业。
只是一味埋头苦干,却不进行突破,既没有副业收入同时工资还没什么涨幅。那么在货币放水和全球通胀之下,最终财富只会是不断缩水。
既然知道自己将来会有返贫的危机,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逼自己跳出舒适圈,强迫自己去学习,不要安于现状,努力地去找一份副业。这样即使哪一天自己真的失业了,也不会担心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再者,就是千万不要乱投资,这几年花钱容易赚钱难。一、不投资自己不懂的行业;二、不要相信天上会掉下免费的馅饼;三、凡是涉及钱的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比如记账。
中年人做决定必须得谨慎,也许某一个瞬间就会被打回原形甚至更惨,所以无论什么决定,都必须留个自己一条后路。
危机和经济波动都只是暂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
乐观才是智慧之道,只要你还没认命,就大可不必焦虑,行动才是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