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经典”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最近台北故宫出借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至日本展览一事可谓闹得沸沸扬扬,其中大众呼声最高的一点,是希望台北故宫能多在本地及内陆展出更多的珍贵藏品。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中国掀起了展览热潮。周末做什么?一家三口去逛国博。约会去哪里?南锣鼓巷后身中国美术馆。中秋的月饼要买故宫出品,综艺节目要看《国家宝藏》……

让普通百姓有机会接触文物经典、感受历史文化与艺术美感,要谈其意义及重要性够写篇几万字的论文了。可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不写论文,我们花着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去看那些大多令我们不明所以的“经典”时,我们究竟在体会什么?

《祭侄文稿》

此次引发风波的颜真卿真迹《祭侄文稿》作为中国书法界典范,其地位之高仅此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但就艺术美感来说却是一件极难被欣赏的作品。它涂抹多、字迹乱,所谓行书界“天下第二”的风范实在另我们普通人望而却步。

然而如果你能了解到,这是颜真卿为追叙自己兄弟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史之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在五十多岁时面对着被肢解的亲侄子的头骨,于沉痛悲愤中写下的祭文,那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即使你不懂他笔锋的遒劲、不懂那字型的变幻,但你却依旧可以透过穿越千年的纸墨体会到战争的残忍、体会到国破家亡的悲恸、体会到埋葬在这文字里一代文豪的痛苦与悲愤。

《祭侄文稿》是我们能看到的最鲜活的大唐遗迹,没有之一。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老英雄,一代书法宗师,在那样一个空前的盛世崩塌的时刻,把半生的泪留在了那张破纸上。(by 苏耷水)

写下这篇祭文26年后,年逾古稀的颜真卿去叛乱敌营劝降,被叛军缢杀,舍生取义。

信念

有野心有抱负想留名青史的人虽最后也大都有所成,但别人是能够从中读的出他的野心与抱负的。真正名留青史的人往往自己并不想名留青史,他们缔造的伟大成就不是源自野心与抱负,而是源自真诚与信念。

可在当代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人们追求金钱、追求成功、追求权利……而把那些可贵的精神与品质扔到脑后,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出名、也不能让你财务自由,它们没有短期可见的高收益,它们成效低甚至在你短暂的一生里根本体现不出成效。

那我们为什么还需要它们呢?

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地能够让人类突破重重险阻、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根本。

接触它们的方法除了父母、学校的教育,以及你自己的人生经历外,便只有这些流传下的经典作品。这里的“经典”包含书籍、绘画、音乐、建筑、工艺品、甚至优秀的影视剧作品。

为什么要从小多读、多看、多听、多接触经典作品,那不是为了教你长大如何成名、赚钱,而是因为这些穿越了时光的作品里融汇着人类身上亘古不变的精神品质,它们不仅塑造了改变这个世界的众多伟人与英雄,它们同样也会塑造你。

这些经典让你在个体有限的生命里,能够有机会借助他人的人生去重新体悟这个世界。它的伟大不在于它缔造了什么或改变了什么,而是它本身的存在实现了跨越时间的传承。

体会经典,它能够带给你信念与力量。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

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

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

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


2019.01.15 火曜日 晨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谓“经典”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