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把课“讲”好,也是要刻意练习的

今天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君共勉。

关于“上课”、“当众讲话”

近来我做了很多场线下的分享课,教手机摄影爱好者如何快速入门。

每一场的反馈都很好,很有幸收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几乎所有人对我课的反馈有这几个关键词:接地气,幽默,节奏好,浅显易懂,坐两个小时都不觉得累。

他们可是不知道,每一场讲课前一天,我会操练在家里,用自己的投影仪模拟会场的方式,站着,反复演练,反复播放每一页PPT,反复斟酌PPT和我说话内容的关联度和图像化程度。在台上才会那么轻松、自然、有效地把专业知识表达出来。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真的一点没错。不是时间的简单堆积,而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一个合格的老师,站在台上,肚子里要有专业过硬的“货”,又要有将“货”讲得好的能力。自己会,不一定能把别人教会。


十多年前,刚从美院毕业,即将当老师前,我很自以为是地认为:我有一身本领,教学生那简直小菜一碟。

后来,当我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当我第一次面对那么多人讲话时,当我发现自己竟然语无伦次的给学生讲课时,我发现当年的自负,大错特错了。

曾经,我从来不会意识到“教学讲课”也是一门技能,需要刻意练习的。可能身边太多的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他们上课很轻松,驾轻就熟。但实际上他们上课怎么样,我是不知道的,只是感觉而已。

讲课也算当众讲话的一种,很多人害怕当众讲话,以上台就紧张,我也不例外。刚当老师时,上台就紧张,人一紧张,就没头绪,一没头绪,就没逻辑了,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读大学那时,看到当众讲话类的书,我就和成功学什么的联系在一起,于是特别反感。但当我在当众讲话遇到困境时,我开始反省。

我得改变,我得学习。

我为了要把课讲好,除了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在“讲”的技能上面花了大功夫。

我相信阅读的力量,于是买回来很多演讲方面的书,看看那些很讲的人到底有没有方法。在家慢慢研究起来,这可是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这个曾经让我不以为然的技能,现在让我相信,当众讲话是可以刻意练习的,是可以改善的。

当这样的书看多了,你会发现很多内容是想通的。教你了解听者心理、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讲话风格等等,都对我相当受用。

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这几本经典的大师之作:

卡耐基《演讲与口才》让我意识到讲话一定要有画面感,如今早已成我常用的方法;

《乔布斯的魔力演讲》里讲到像乔布斯这样的神级人物都要反复操练彩排20遍以上,让我意识到每一次看似轻松演讲的背后,要付出几十倍的努力;

《TED演讲的力量》让我意识到,内容的精心设计很重要;

《魏斯曼演讲的艺术》让我更了解听者心理,他反复强调少用“我/我们”,多用“你/你们”。

这些让我在讲课中受益匪浅。


另外,我需要反馈,没有反馈的练习是无效的。

我就想了个办法,如果是在大学课堂里上课,我把手机的录音功能打开,每次讲完回家自己听,听有没有啰嗦、重复、逻辑不清的地方,记下来,在下个班讲时记着纠正过来。

如果是在外面给爱好者讲分享课,我就会请朋友或老婆到场,听我讲完后,给我真实的反馈,我不要赞扬和吹捧,只要最真实的反馈,比如开场话多了点、收尾很简洁等等这样具体的。当天记在印象笔记里,防止以后忘记这次的不足。

有人说过:演讲也好、讲课也好、写作也好,其实都是“有效沟通”。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课堂效果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师把课“讲”好,也是要刻意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