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础研究投入的思考

从创新价值链的角度看,我国基础研究投入问题绝不是增加政府投入,或是增加企业投入那么简单,而是要将基础研究投入融入我国科技创新价值链体系,更大地发挥其投入效应。

1、从国家层面的基础研究投入体系(见图5)看,我国基础研究主要来源于政府支持,体现在三个渠道,一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教育部设立了教育部重点科研基金、高校博士点基金等,中科院系统有知识创新工程、百人计划等,各个高校、科研机构也会在本部门安排一些基础研究项目经费;二是国家自然基金,这是我国设立的专门资助基础研究的基金与机构,主要包括探索系列(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应急管理项目等)、人才系列、工具系列(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相关基础数据与共享资源平台建设等)、融合系列(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三是各个部委的项目,最主要的是科技部的863计划、973计划等,还有来自如卫计委、农业部等的侧重于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科技计划。

为打破条块分割、统筹科技资源,改变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存在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现象,从2015年起,我国着力推进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将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整合形成五类,保留了以资助基础研究、科学前沿探索、人才和团队为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而原来旨在解决国家战略需求中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支持国家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国家高技术研究的863计划等一并整合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开展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健康等领域中的重大公益性研究。

科技计划的优化与整合,改善了原来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碎片化”的问题,加强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从这点看,这次的科技计划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基础研究融入国家创新价值链体系来看,还有一些不相协调的问题:

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连续的密集的资金投入,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部门安排的课题可以形成创新思想,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相关部委的基金后,通过立项后的持续资金投入,促使创新思想走向成熟,最后通过863计划、973计划的强化支持,形成有一定影响的创新成果。在科技计划改革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然聚焦基础研究的支持,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是以学科为分类的,适合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申请,但这些基础研究因缺乏与产业需求的互动机制,很难形成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创新力量;而后三类计划又强调以企业为主体,更加侧重于应用研究与试验开发,但我国长期不重视基础研究,缺少深入拓展应用研发与试验开发的基础,造成虽然政府对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大中型企业也高度重视研发投入,但企业的研究能力、产业创新能力、在新的技术轨道上的突破性创新能力依然薄弱。缺少了对“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的引导与支持是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也是前文提到了“巴斯德”象限中特殊的基础研究,它是链接创新价值链上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之间的关键环节。在科技计划改革前,基础研究投入呈现的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单向线性的投入模式;改革后,形成了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企业为主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但没有形成双向推动的互动关系,也尚未形成政府科技投入与市场机制推进的双向融合。因此,支持与发展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对当前我国的发展阶段来说至关重要。





























[endif]

基础研究资助体系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政府科技计划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部委资助体系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侧重基础研究的部门计划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项目类(重点科研金博士点基金)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人才类(杰出青年、海外合作等)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项目类(面上、重点、重大等)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项目类(重点科研金、博士点等)

[if !mso]

[endif]                [if !mso]

[endif]

知识创新工程、百人计划等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创新思想或灵感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创新思想基本成熟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重大影响的原始创新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孵化与启动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持续支持

[if !mso]

[endif][if !mso]

[endif]

国家意志

[if !mso]

[endif]                    图4:我国基础研究资助体系一览


四、政策建议

(一)优化科技计划配置,更好地发挥政府计划和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

在我国科技计划改革的总体格局下,建议在自然基金或重点研发计划下开辟专门由企业牵头的基础研究类申报子专项。由于企业规避风险和追逐利润的压力,难以决策把巨额经费投入到与结果高度不确定的基础研究中,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另一方,通过支持企业建立实验室,购置实验设备等,引导中国企业增加基础研究投入。

(二)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

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上存有两个极端,一些是过多地考虑了商业利益,做了太多能快速商业化的研究,角色发生错位;另一些仍以论文和专利为评价指标,很多研究脱离企业需求,难以发挥对我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作用。

(三)应该通过政策引导、优化外部环境等措施,着力推进中国企业成为产业驱动型基础研究的主体。中国企业处于世界产业价值链的低端,优势在于低成本,大多没有对基础研究的需求。随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外部竞争力压力逐步增加,国家自主创新政策的一个重要导向就是要激发企业研发的动力,引导企业从事面向产业需求的基础研究,由企业提出研究需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研究,国家视项目的重要性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政策支持,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使我国有限的科技资源向产业升级和市场导向的创新倾斜。

(四)中国企业可以实施以自主研发为主的开放式创新模式,通过整合全球知识来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对关乎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基础研究, 中国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研发能力建设, 在基础研究、开发研究和试验发展上保持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所的研发合作, 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基础研究投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