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16】如何检验你的知识

《超越感觉》
第四章 认知意味着什么?

  • 知道不仅包括知道事情本身,还包括认识到你已拥有它,更进一步,还知道如何应用。
  • 要检验我们的知识,可以问自己:我认为我知道的事情有可能在事实上并非如此吗?“摆脱自负,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开始学习他认为自己早已知道的事。”——古希腊艾比.克泰德
  • 我们通过主动和被动两种方式获得知识,其中被动学习有先天的缺陷,它易于让我们非批判性的接受被告知的事。
  • 最初的讯息在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要想做智者,只需要做到:不轻易去接受信息,去质疑其真实性,证据是否充分,不清楚的事情不急于下结论。
  • 为什么认知是困难的?因为老问题没有被解决掉,而新问题又层出不穷。在世代的传承时,知识经常被遗忘,或者会被不明智地拒绝。要做个明白人不容易。
  •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菲律宾棉兰老岛发现的塔萨代部落还处于石器时代,前后有非常多的专家去调察研究这个部落,人们围绕这是否为一场人为骗局而争论不休,其真实性不得而知。
  • 对于这种极端案例,负责任的人们不宣称自己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是根据证据,他们认为最有可能发生什么事情。说话讲依据,事实看证据。
  • 像塔萨代部落真假争议,在你看来可能是很少的情况。但在现实中,却也常常存在真相不得而知的情况。
  • 比如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主人公与丈夫私下商量,为了房子假离婚,但丈夫假戏真做,分了房之后不同意复婚。女主人公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讨回公道。之所以“讨回公道”这么难,就在于谁也没法还原、重现这两口子在被窝里的密谋。
  • 类似的,在临床沟通中,患者说事先没被告知风险,医方坚持已充分告知。事后谁也没法还原当初双方都沟通了什么。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医疗中会签订大量的知情告知书,重大手术谈话可能会请第三方公证录音录像。
  • 大多数医生会很反感,家属未经允许录音录像,这看上去是很不道德的行为。但作为医生,你没办法去避免。从某种角度而言,其实只要时刻做到专业性,保持职业操守,则不惧怕录音录像。这些资料反而可以成为今后还原事实的依据。所以我的病人,如果要录音录像,只需要事先申明沟通即可。
  • 宗教的真实性不能被确定性地证明,宗教信仰指相信这些不能证明事情的真实性。
  • 设定是把某事当做理所当然,即随意地,把未被证明或存在合理争议的某事当做真的来接受。设定往往是无意识的,他扼杀了通往知识的好奇心。比如有人把北上广深的房价永远不会跌当做理所当然的事,在这个前提下做决定会忽略掉房价下跌可能的风险。
  • 猜想是提出一个直觉判断或是冒险提出一个对正确性没有任何信心的答案。猜想拒绝了证据的重要性。做科研的人嘴边都有一句话,“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就是提醒自己,不要把猜想当成事实。不是因为你提出了一个假设,你需要发文章毕业,那么你的假设就得是“事实”,阴性结果在科研上的意义不容低估。但看有人做研究,ta的假说永远都是对的,那就有问题了。
  • 设定与猜想都不能通往知识。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对于断言“你知道某事”采取谨慎态度。坦诚面对自己的无知,承认无知是通往知识关键第一步。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人欺骗别人前都会先骗自己,时间久了,自己就信以为真。做人做事首先要不自欺,坦诚面对自己,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读经典,解决人生难题。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DoctorCC
敬畏之心,事上琢磨。
切身体察,举一反三。

爱读书,也爱治病;
既医身,也医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4-16】如何检验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