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超级英雄背后的营销

爱国主义营销——二战环境下诞生的美队

1941年3月,距离珍珠港事件发生还有9个月的时间。一本名叫《Captain America》的漫画于此时创刊,一位爱国主义与美国精神的象征诞生了。美国队长是创作于二战时代的老牌英雄,最著名的反法西斯斗士之一。当美国真的宣布参战之后,这些描写英雄们打击敌人的漫画书也同补给一起送到了前线,常成为军中的精神食粮,激励着士兵们英勇奋战。这个漫画形象的成功也让漫威公司从此和DC分庭抗礼。

迎合社会价值观的——反抗权威浩克

在《绿巨人》里,主角同军队站在了对立面。这正是60年代的潮流:对权威,尤其是官方力量的质疑。绿巨人诞生在美国深陷“冷战”时期的60年代,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核能威胁的恐惧。浩克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喜爱,人们在他身上寄托了自己反抗权威、发泄不满的感情。


受众改变后的营销策略——年轻一代需要草根英雄

迅速崛起的漫威收到了不少读者来信。许多是十几岁的少年,也有大学生。据此,Stan Lee认为塑造一个年轻的英雄将会受到读者欢迎。在此之前,少年们通常是作为大英雄的助手出现的;这一次,Stan Lee要创造一个独立的、全新的年轻角色——Peter Parker,他就是蜘蛛侠(Spider Man)。

差异化营销策略——80年代与反英雄潮流

进入八十年代,为了顺应美国漫画读者趋于青年化的形势,漫威对《超胆侠》(Daredevil)进行了改造,彻底改变了这个原本平平无奇的故事的基调和发展方向——惊险的武打场面,鲜明的表现主义画法,现实而黑暗的剧情,这种混合了超级英雄和硬汉派侦探小说风格的漫画,立刻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这个时期,漫威让自己的角色变得更加黑暗、冷血。

你可能感兴趣的:(漫威,超级英雄背后的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