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认同吗?

《心理抚养》读书笔记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它意思是:

看一个人三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长大之后的样子;看一个人七岁时候的样子,就可以看到他老了之后的样子。

实际意思是:看一个人小时候的行为表现,性格品德,就可以大概预测这个人的将来。 这说明小的时候特别关键,要注意培养,过了这个年龄,基本就定下以后了。

李玫瑾教授结合她多年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经历,写的这本《心理抚养》,在科学上验证了这句古话的重要性。

李教授认为,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她在与不同类型罪犯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家庭教育的问题,特别是和0-6岁学龄前这段时间家长的陪伴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书中印象深刻的几句话:

“人成年后的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在他早年的经历中找到影子。”

“孩子六岁之前的养育,谁都无法替代,谁都无法扭转。”

”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观念是唠叨出来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

“性格教养和情感抚养最重要的不同在于,情感抚养更多的是照顾和满足孩子,而性格教养更多的是要规范和约束孩子。“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我家孩子已经错过这个时期了,后期还能不能补救?

这个李教授并没有涉及,但结合我对其它书籍的阅读,我认为还是有机会的,步骤还是一样,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再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和建规矩,但时间可能要花费更久,也需要父母更耐心的付出。

你们觉得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