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佛渡有缘人,怎样才算是有缘呢?

中国人十之有七八都听过一句话,“佛度有缘人”。那么,究竟怎样算是有佛缘?什么又算是得度呢?今天这篇文章就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01细数来,距离我上一次专写佛教相关,已经近两个月了。

(见文:如是 | 佛教常见用语札记(一))

这不是因为我懒惰。实际上,近两个月,我基本仍然维持每天听经的习惯。因此,并不是说,我写了上一篇,就对佛法束之高阁,转去读杂书了。而实在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我对佛法的浅显的参悟,几乎日日都在刷新,需要在心中整理所学,才能落笔成文。

母亲说,据她回忆,我与佛法初次结缘是在2017年。实际上,若由我自己说,恐怕我与佛法结缘更早,只是当时那些受佛法启发的小小瞬间,对我形成的影响力还不足以从量变过渡到质变。就姑且说,我与佛法真正结缘是2017年罢。

我确实记得,2017年后,尤其是2019年以后,我由着对佛法强烈的兴趣,读了一些佛经,听了一些法师讲经,也看了一些历代法师高僧的人文传记。每当逛到一处新书店,我第一个去找的也总是佛法相关的书籍。

记得某次在社区图书馆,我找到一本陈旧落灰的《禅宗三百题》。这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的,似乎只此一版,无再版过。

这本书由中国社科院的黄夏年教授主编,内容很学术性。书中较为全面地综述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禅宗,站在宗教学研究和中国哲学研究的高度,的确不是适合于摆放进西西弗书店的那类大众读物,因此流通不广泛有其道理。

在图书馆偶遇这书,很对我胃口。我如获至宝,一口气就读完了大半。

2020年于杭州普陀山


我还很喜欢逛佛寺,每当踏进佛寺,心中都升起清净肃穆。中国古刹甚多,希望在有生之年,我能访遍祖国名寺。

02

以上都试图在说明我是一个有佛缘的人。这不仅是我自己这样认为,我也曾经从旁人得证。

在我还没开始学习佛法的时候,我去参加过一场佛事。在那个道场,我遇见一位修习佛法多年的颜居士。我跟她因时谈起我对佛法的理解,请注意,那个时候我只读过一部佛经,就是篇幅非常短小的《心经》。

我跟她说我能从树叶随风起舞中感受到树有佛性。我从月亮高悬感受到月亮有佛性。我进而体悟到,物既能有佛性,人必然有佛性。我还说,一定不是一部分人有佛性,另一部分人没有佛性。人的实质都是一样的,只是看起来不同。那么,如果我有佛性,别人必然有佛性,因此可以得出,人人都有佛性,无一例外。

我说完这段,那位居士阿姨说,我还没开始学佛,悟到的东西比皈依三宝多年的佛弟子还深。

我当时不以为意,以为她是情商高故意抬举我,好不挫伤我以后学佛的积极性。

我接着跟她说,很多人学佛,把这当成是求财求寿的方法之一。实际上,在我看来,学佛绝对不是烧香拜佛求福,那是次要到不能再次要的东西。学佛的真正内涵,是求索自己,了悟自己,这是一场心灵的旅程,而不是获得外物的方便之道。如果你学佛是为了帮子女求金榜题名,帮自己求高官厚禄,能不能达到?如果是如理如法,也能达到,但毕竟不是寻到究竟处。我总觉得,学佛,就是找到自己的佛性所在。

我看她对我的话感兴趣,就继续跟她聊。

我说起在三亚南海观音旅游的经历。第一次走进三亚南海观音大殿,看着那里的装饰布局庄严肃穆,我大为震撼。后来在殿里走着走着,我竟然开始哭起来!

2019年于三亚南海观音像

哭是因为看到游客摩肩接踵来观音菩萨这里求愿祷告,个个双手合十,磕头作揖,表情虔诚,口中念念有词。他们不一定理解“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但都念念不离这一句。

我瞬间心疼起观音菩萨来——整天听这么多人的心愿和祷告,还不能心生烦恼,这得需要多么大的耐心!听完以后还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得需要多么强的慈悲心!都说观音菩萨救苦救难有求必应,这慈悲的名声在外了,于是世人就排着队去庙里求他老人家。老人家整天听取些人间疾苦,该如何消化这些负能量?一想到这,我真的心疼他。

听完我上面这段,那位颜居士竟然也哭了起来。她说我前世佛缘太深,才能有这种体悟,才能对观音菩萨这么共情。我跟她很投缘,于是我们俩哭着聊了很多。

多年后,我听高僧讲经听得多了,对佛法体悟渐进了一个层次,回过头看我才知道,当年我跟颜居士说的那些话,的确玄妙,因为浅学佛法几年以后我才明白,原来禅宗精华全在了悟自性上面,我当时说得一点都不错。


禅宗六祖慧能开悟之后所作五句偈,现在回头盘点,我当时虽然还没开始学佛,就已经悟通了第一句和第三句。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这五个“何期”,把佛法的“自性觉”总结透了。这是一代祖师开悟后说的东西,我在二十四五岁,还没开始深入学佛时,就已经领悟到其中两句的含义了,这不可谓与佛无缘。

03

今年我听某法师讲经,他说一部分人说佛法是迷信,他不争辩。为什么呢。因为一部分人学佛念佛,的的确确是在搞迷信。他说,按照网上查来的一堆规矩烧香拜佛,就以为能解决人生问题,这哪里是学佛,这是向佛菩萨行贿啊。你给菩萨烧香供奉,然后向他们求这求那,这不是行贿是什么。你不理解学佛真实义,自己走到偏门去了。所以说,佛教真实义不是迷信,是世人用迷信的方式,迷信的思路,去理解佛教,那自然就是搞迷信了。

这段开示,跟我当时同颜阿姨讲的,不完全是一个意思么?如来真实义,就是让你寻找自性觉,佛法是心灵旅程的roadmap,并不是怪力乱神,作法求物。世人对佛法有误会,搞成了迷信,与如来真实义完全相背离。

说到此处,很多人不免会问,既然烧香拜佛没用,我以后就不去寺庙,不敬僧众,喊“阿弥陀佛”没用,是这样么?

求佛菩萨得利益能求到吗?

答案是,看你怎么求。如果是如理如法,有求必以应。为什么这么说。佛菩萨懂善巧方便。他知道世人堕落无魂,只看得见外物,看不见内心,为名闻利养苦恼透顶,佛菩萨为了给你种下佛种,既然都能度你发菩提心,动动手帮你解决金钱问题,健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金榜题名问题,于他们而言,全是小事一桩。这是为结缘而帮世人善巧方便,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佛菩萨的良苦用心。

我们常听人说,某某寺庙非常灵验,一定要去拜,我们就知道,佛菩萨很多时候是会帮助庸俗世人善巧方便的。他们帮助你实现心愿了,你才能对佛法感兴趣,才愿意忏悔自己的过错,努力向善。

你今世在佛菩萨面前喊一声阿弥陀佛,也许就为下一世种下无量佛缘。佛菩萨的无量智慧和心胸,不是我们凡夫的小信可以定夺的。但学佛究竟为何,绝对不是为了谋利益方便。学佛,用现代的话讲,就是寻找初心,我们的初心都是无量觉。

04

有佛缘的人不少,但是,佛毕竟没有度所有人。

你也许与佛结了缘,你也许曾经从一两句佛经中领悟三分道理,可并非每个人都证入涅槃。绝大部分人与佛的缘分都浅尝辄止,更别提得度。

缘何?是故佛缘有深浅,根性有生熟。

有位法师 曾经开示,告诉我们什么是佛缘:

开示

佛度有缘人,什么叫有缘?你帮助他,他接受,他感恩,他顺从,他得利益,这样的人不多。

所以听经、学佛,听到能生欢喜心,依照佛法来讲,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如果过去生中没有学过,这一生就非常非常困难,他不能接受。他所看到的是眼前的利益,你跟他讲佛菩萨,他不相信;你跟他讲来生的利益,他说你那是宗教,是迷信,立刻就把你否定掉。

大乘里面说净土法门难信之法,现在我看,八万四千法门,每一门都是难信之法,那净土是难中之难。几个人相信?听到真能相信,真能接受,也能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不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多、多福德、多因缘?

多善根是你过去生中多世修行的结果,不是一世两世,像《金刚经》上说,一世两世,没有这么大的善根福德。我们今天能信、能行,有决心要求生净土,那就像《金刚经》中说的,无量劫中修积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成就了,在这一生当中成佛了。

所以遇到众生,菩提安稳一切众生清净处,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离生死苦,即便违菩提,是故拔一切众生苦是顺菩提门。

那就是前面所说的,看到众生苦,众生在六道轮回他就苦。要帮助他,帮助他脱离生死,脱离轮回。念念不忘这个心。

在行为上要看众生的缘分,他能不能接受。能接受的,一定帮他。不能接受这个法门,看看他喜欢什么。喜欢什么可以给他讲什么。

他很喜欢做人,希求人生的富贵,你就跟他讲这些(求富贵)的道理,他(听了)欢喜,他能接受。

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有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合适,就用哪个法门。

以上开示,为我们解答了什么是有佛缘。听到佛法能接受,能听懂,能感恩,这就是有佛缘。

但绝大部分人只停留在有佛缘,而没能最终得度,这里面就有因缘具不具足的问题。

别说我们凡夫了,就说皈依的佛弟子,皈依三宝后依然没能成佛的,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继续看开示:

开示

对于修行中的佛弟子,若说愿意成为佛弟子,愿意皈依三宝,一定是有根性的,但根性生熟不一。

佛弟子都要皈依三宝,要常自我检视,有没有做到。

佛教三宝:佛、法、僧。

皈依佛不是皈依哪一尊佛,是皈依自性觉。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是性德,是教你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皈依正知正见。你能够天天读诵大乘,依教奉行,就真的皈依法了。佛教给我们持戒,我们真的落实,绝不犯戒。佛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真念佛,真的发心求生净土。临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不就成佛了吗?

根熟众生,世世代代都有,现前还有。你没有得度是你不听话,不能怪佛,要怪自己。你还出了家,你还在这里埋怨佛,成什么话?那有罪。说佛没有度他。其实佛天天在度你,你就是不听话。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得。

可见根性有从生到熟的过程。

我自己算是有佛缘的,但我根性肯定未熟。

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弘一法师,原名李叔同,是我国近代以来屈指可数的,精通儒释、音律、书画、篆刻、戏剧的大知识分子。

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及美学大师丰子恺是他的学生;他流传于世的著名音乐作品有《送别》《南京大学校歌》;其书法成就斐然,被鲁迅称赞“朴拙圆满,浑若天成”;戏剧成就呢?他被周恩来尊为中国戏剧的先驱,是把西方戏剧艺术引入中国体系的第一人。


李叔同

他八岁开始系统学习儒学,幼年便掌握四书。亲人中佛弟子众多,因此从小就受佛法熏陶。后留学日本,将西方油画理论和戏剧理论引入中国。三十九岁受佛缘感召,剃度出家,受比丘戒,之后深入研究律宗。

出家后在他的众多才华之中,几乎唯有书法从不间断。他专写佛教相关,有时抄经,有时写一两句感悟赠予他人,总之,以墨宝帮助别人与佛结缘。

从弘一法师与佛结缘到出家,到最后功德圆满,也是根性由生到熟的过程。这与我们绝大部分人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生历练帮助体悟佛法,还需要深入经藏刻苦研学,更需要持戒守律修正言行。

“佛度有缘人”,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佛法,哪怕是一句两句,你听了以后不排斥,那就算是有缘了。

如果听了非常感兴趣,甚至一听就懂,就是非常有缘。佛家有言,“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大乘经教上讲,此生与佛有深厚的缘分,是很多个前世积攒来的,应该好好珍惜。最终能不能得度,还要看根性熟没熟透。根性熟透,水到渠成。

如何判断自己得没得度?明心见性,得大自在,是小有所成;得佛果位,度化众人,那就是究竟圆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都说佛渡有缘人,怎样才算是有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