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儿童讲道理,多是成年人自私的表现

如果讲道理真那么有效,那么人们只需传诵教条,而无需历练。

电影《后会无期》里面有一句台词: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成年人的世界里,懂道理的尚且做不好、不愿做、频反驳,你还指望懵懂的儿童从中顿悟出怎样的人生?

01大人和孩子纯粹讲道理的效果

1.容易养成坏习惯,并且巩固坏习惯

外甥每次去表妹家玩,就像是“土匪”:表妹的玩具都有他霸占过的痕迹。小男孩本身又爱捣鼓拆东西,破坏力强,所以,每次少不了和表妹产生矛盾。

每当这时,他妈妈经就耐心地教导他说:

“玩具是表妹的,你要玩就要经过她的同意,知道不?”

“我知道了……”

……

“知道不?”

“我知道了……” x 2

……

“知道不?”

“我知道了……” x n

妈妈一遍遍耐心的教导,儿子一次次契而不舍的霸占玩具。知道了又怎样?不怎样……因为就算妹妹不同意,大人们也会要求妹妹分享玩具,就算不分享,外甥也已经先斩后奏玩够了,至于那些道理那些教导,变成了走过场,并没有起到正向的作用。

这只是其中一个小例子,外甥的坏习惯可以笼统概括为:犯错,听妈妈的道理、道歉、再犯错、再听妈妈的道理,再道歉……这无形中给他塑造了一种惯性思维就是,犯了错只要听妈妈讲道理,然后再道歉就行。很多时候道歉也是可以省略的。所以他很粘他妈妈,只要有他妈妈在,他犯错也就安心了。

他妈妈的初衷是,想培养他成为有教养有礼貌的孩子,而未曾料到,她的这种行为竟成为了她儿子坏习惯的保护伞。


2.讲道理后暴躁,用道理来当借口

耳濡目染,经常听妈妈喋喋不休地讲道理,孩子也会学将那些话说给别人听了(孩子不懂那些道理也没影响),通常你会看到一个儿童对另外一个年龄相仿的人,说一些不符合他年龄的话: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不可以这样的,你应该怎样怎样……

而然显然易见的,另一个小孩基本也不会理睬他所谓的道理——因为听不懂。在他说了好几遍对方还是不肯听话后,他就开始着急了,或者愤怒,然后发脾气,甚至动手……“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凛然一副大人的口吻。

很多时候,我看到的是,那是小孩在抢别人玩具的前奏。小孩那个时候之所以突然说道理,是因为他想要别人把玩具让给他玩,说了一通没用后,就直接改为抢的。

这看起来要比直接就上来抢要好,因为至少他先“沟通”过了。但是,这其实增加了“抢”的次数和“抢”的成功率。以前还怕大人责备,现在他有理由了去抢玩具了,因为他已经和别人讲道理了,别人不听就不能怪他。这其实是另一种蛮不讲理。这也说明,他根本不懂那些道理,只是觉得那些道理很好用。所以我才会看到小孩“边犯错边讲道理”的奇怪场景。


3.跟小孩频繁讲道理的大人,容易情绪失控

在你说完道理后,孩子似乎是马上听话了,但是下一次,又犯同样的毛病,于是又耐心和他说同一番道理。从一开始的“你这样做是会伤害到别人的,知道不,下次不要这样了”,到“你怎么老是不听话,老是这样子”,再到对孩子发脾气。不论你之前付出过表现过多少耐心,最终孩子只学会了你的脾气和不耐烦。

这也就是为什么“学会了讲道理的小孩”,会在别人不听他话以后,就脾气暴躁,继续犯错。脾气暴躁也是从大人的行为上习得的,而继续犯错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例如有玩具玩),然后孩子仅仅是被惩罚听道理,所以他有什么理由不去犯这种代价这么低的错误呢?

接着大人又因为孩子犯错而继续讲道理,不断挑战自己的耐性底线,如此循环,永远都跳不出这个教育怪圈。

一个人,如果需要频繁地和自己的小孩——在同一件事情上说道理,有什么理由不对自己教育方式的可行性产生怀疑和进行反思?


02大人喜欢和孩子讲道理底层诱因是什么

没研究和细心观察之前,我也一度认为,那些一遇事就特别爱和小朋友讲道理的大人,其是为了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讲道理的人,不要蛮不讲理,让他们有教养有礼貌,同时认为这样比起打骂孩子更有益。

之后我才明白,这一切不过是成人的自我表现欲在作祟,这是深入到人性的诱因,连大人自己都很难察觉到。难道他们没有察觉到讲道理并没有多少效果吗?不,他们肯定也深有体会到,但为什么他们依然不停地讲下去?

1.讲道理能显得自己很有“教养”

这和个人的性格有关。每个人做事的风格,多少都由自身性格作为主基调来调剂。例如温和的人,其大部分时间的举动总是温和的,急性子的一面只发生在小数事件上。也即是说,打骂儿子的方式是与其性格表现有冲突的,甚至于,他就很反感那种惩罚方式。

非常在乎他人怎么看待自己。这个社会上太多人没有教养了,太多人教育自己的孩子时缺乏耐心了,所以自己并不能那样,所以要让别人看到自己和那些人是不一样的,但是怎样才能显得自己有教养呢?最简单的做法:和孩子讲道理。于是乎,无论遇到孩子犯什么错,和他讲道理就肯定不会有错了,这对孩子有益,也能塑造出自己一个有教养的形象。

是相互促进的,就是因为有的前提,才能实施得自然而稳固,对于那些脾气暴躁的,他能做到一时的“教养”,但教着教着,就会开始不讲理了。

所以当初我也很奇怪,为何会有人能一直和孩子讲道理那么耐心,耐心到那个孩子都厌烦了,耐心到我都要赞成那些以“打”为核心的教育方式的家长,必须要“打孩子”的程度了,但那人依然能坚持和那已经被他宠了一身毛病的孩子讲道理。

因为那人原本就是一个温和的人,“打人”,他不在行,并且,他还认为讲道理就是有教养。这样以后,就算最后教得不好,别人也会说是这个孩子难教,而不是自己没教养。将作为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分卸一部分到了孩子的天性身上。

为了什么才去讲的道理?难道不是让孩子改掉那些坏毛病吗?怎么讲着讲着道理,就成为了显示自己有教养的手段了?


2.讲道理很方便很省力

很多人对于“道理”的态度是:我都懒得和你说。但是对于教育儿童这事来说,基本上很多人都特爱说。为什么?方便又省力啊,我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张口就来那种,还有另一个有恃无恐的原因在于:孩子肯定说不过你。

我看到一个这样的情景

孩子想要将脏的东西放上餐桌,大人也看到了,然后不停的叫他不要放,说餐桌是吃东西了,不能从地上拿脏东西放上去,他嘴上说着,人却坐着几米外的椅子上没有任何行动,最终小孩还是将脏东西放上餐桌上了。大人这才责怪起小孩,打他,说他不听话,问他为什么要放上去之类的。其实,他只要动动身子,把他手上的脏东西拿开就行,可是他却选择了和还不会开口说话的小孩讲道理。

大人总是无法意识到:对孩子的教育永远是需要费力的。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一件能省力的事,更没有简单到凭一句话几句道理就能控制的了整个局面,孩子并不是听命令就无条件服从的机器人。


3.讲道理能证明自己的“教育”能力

这是第2点的补充,夹带着一种“攀比”的心理,“为什么别家的孩子原来那么调皮,都能被教得那么听话,而我家的孩子则这么不听话?”,以此同时,用话语就能说服孩子按照自己想法去做某事,不觉得显得自己很有能力和很有面子吗?

这里说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心理,通常这里面的“道理”从一开始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无非就是些“小朋友要听大人的话”之类,但它往往和“命令”关联在一起,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焦急的教育方式。

这种意图证明自己“教育”能力的“讲道理”,往往会变成“钓鱼惩罚”,意思就是孩子本来没有犯错的,因为大人讲了道理而犯错了,进而被大人惩罚。

大人和孩子说道理,要孩子听自己的话,但是孩子偏偏不听,这样就有了惩罚孩子的借口了(他不听话嘛)。如果说过错是在于孩子,还不如说问题是出在大人身上,孩子的“不听话”造成了大人自尊心受挫,同时权威性也受到了挑战,所以大人认为必须要重新树立起自己的威严(否则以后这孩子“岂不翻了天”)。这表现出了这人的情绪调控能力差,以及是非不分。

另一方面,家长没有意识到,别家的孩子之所以听话,并不是那一刻讲道理所做到的效果,肯定是生活中各种各样他看不到的教育细节综合影响而塑造成的,而他只是看到了讲道理的一面,这就想“邯郸学步”,教育效果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总结:

这很自私。

以讲道理为主导的教育真的很自私,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大人自己。

我听过太多的人都在说,教育孩子在于沟通,但真正做到沟通的家长很少,讲道理的却一大堆。讲道理真不等于沟通,沟通是双向的,沟通还包含倾听,讲道理就是大人开的广播,孩子只能乖乖听着。当这些人讲道理的时候,其实是在压缩自己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空间,这很自私。

道理也其实不是不重要,讲道理也要讲究时机、场合和度,对于儿童教育来说,用行为去演绎道理才是正道。意思是,以行动为主导,道理为辅或者无,重点是用你的行动去影响你的孩子。

教育孩子从来就是一件费力的事情,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孩子只能学会你讲道理的那些句子,但却是在模仿你的举动去做某些事,和你讲的道理关系不大。

我曾见过一个小朋友,嘴里说着“妈妈说不可以打人的”,而那一刻,他打哭了另外一个小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儿童讲道理,多是成年人自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