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25岁,没有25岁“该有的样子”

些天,L跟我说了他过年时候的一段“相亲大出逃”的经历……

L是我大学同学也是同乡,和我在省城的同一家医院里实习两人关系很好。

回家当天,L以为这个年又像往常一样——吃肉、喝酒、放炮。

但万万没想到,家人早已为他安排了一场“门当户对”的相亲,一方有才,另一方有财。据说双方家长还见了面,彼此都挺满意。相亲的对象是隔壁村张家的姑娘。小时候和L读同一个小学,就在隔壁班。

张家可是本地赫赫有名的大户人家。在商讨这一门亲事的时候,张老爷就说了,要是两小孩能成,不管以后在老家还是在省城定居,都直接给二百万买房子。

听到这个消息,L开始坐立不安,没想到自己也到了被安排相亲的年纪,一时间有点接受不了。

原本相亲日子定在初二,经过一晚上的思想斗争,L在初二的凌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早早坐上了回省城的车,借故工作计划有变。

听完L的故事我笑了半天。

其实我很能理解他,同是25岁的我们,都没有25岁该有的样子。

通常情况下,25岁的人生尽管不需要飞黄腾达,但起码也是大学已经毕业,工作小有所成。

像我和L这样的人,不仅大学没有毕业,还每天靠着医院微薄的补贴度日,甚至都没有事业可言。就算是面对相亲这种事情,心里也缺少足够的勇气。

而且只要一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家里安排相亲是最正常不过了,特别是在我们家那边的农村地方。只不过是不曾想象他的第一段相亲记会这样狼狈滑稽。

这也让我想起了过年时候亲戚串门的经历,各路亲戚一见到我,便是一番车轮式盘问:

“25岁,在哪里工作呀?”

“25岁,有对象了吗?”

“25岁,现在一年工资多少呀?准备买房了吗?”

而且除了亲戚们的盘问,父母时不时也会唠叨几句:你看看隔壁那个谁,人家和你一样大,现在小孩都快出生了…

……

有的时候,我还挺羡慕L,最起码他还有那深夜出逃的果断和勇气。而我却只能在各路亲戚的盘问下苟活。

25岁的年纪,人生过了四分之一。世人对这个岁数的年轻人有很多看法,在他们的眼里,有着一套不成文的标准去衡量着每一个25岁的人。

似乎只有那些18岁成人,22岁毕业,25岁事业小有所成,30岁之前成家,这种按标准成长或者超标准成长的人才会被称为人生赢家,亲戚口中那个“邻居家的孩子”。

而你努力工作、读书、写作、学习各种技能,你觉得你的生活很充实、很美好,但在你的亲戚和各路“大人”们眼里,你只不过是个该结婚又没本事结婚的小子。

在他们看来,人生的每个不同阶段,都有着许多“标准”的答案。如果我们选择这些“标准”的答案,人生自然稳稳当当,但这样“标准”的人生,也许并非我们内心的追求,而只是他们的期待而已。

L有一个堂姐,当年高考以后,没有继续上大学。并且不顾家人的反对,只身一人奔赴上海为自己热爱的美妆事业打拼。当时,她这种做法并不被旁人看好,甚至还有人冷嘲热讽:“又是一个冲动的年轻人……”

几年过后,L的堂姐成了美妆界的名流,她的团队负责众多一线明星的美妆工作。甚至,她还开设了自己的美妆学院,学生遍布全国。当年嘲讽她的人,如今甚至都成了她的追随者。

其实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阶段该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节奏。

前不久在YouTube上看到一个很火的视频,里面就有一段很精彩的演讲:

“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节奏。有的人21岁毕业,到27岁才找到工作,有的人25岁才毕业,但马上找到工作了,有的人虽然没有上过大学,却在18岁就找到了热爱的事,也有的人16岁时就确信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却在26岁的时候改变了想法,你身边或许有些朋友遥遥领先于你,有些朋友也许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节奏,你有你的节奏。”

是的,人的一生很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

只要在自己的人生节奏里,尽管高光时刻来得晚些,那也依然值得骄傲。毕竟,靠自己努力得来的人生,本就不该被别人指手画脚。

一个负责临终关怀的医生,曾经做过一个研究。他采访了他负责的所有病人,死前最后悔的5件事情,排在第一名的就是:我多么希望我有勇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过这一生,我不想终其一生,只满足了他人期待的样子。

在我们身边,也许三姑六婆们自己的生活也过得一地鸡毛,实在没什么新鲜事,才会对别人的生活如此上心。企图从别人的生活里寻求一丝安慰,来掩饰自己生活的不堪。

如果说人生是一份答卷,那最终的阅卷人一定是我们自己。而一份满分的答卷,一定是你最终活成了你最想要的模样。

与其纠结我们的人生是否符合世俗的标准,不如努力寻找我们想要的东西,掌握自己的节奏。人生几十年很短,我们不该留下太多遗憾。

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的一句台词说的那样: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25岁,没有25岁“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