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性格历程》读后感

看完《中国人的性格历程》这本书,也看了很多人的读后感,免不了想写两句,特此成文。总体来讲,可以用两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震撼。

人物性格的形成因素有很多,比如遗传、环境、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家庭、教育,与其传承、经历、重大事件等紧密相关。同样,一个国家的性格,与其所处的环境、周边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等密切相关。

上篇以横向作比较,日本、韩国、朝鲜、美国、犹太人的民族性格特点和中国人性格的异与同,性格的形成与各国历史、发展、政治管理、习俗等一一相关,没有历史就不容易理解这个国家的人物性格,没有环境就不能明白国家的思想变化,如何对等历史又反映的是国家的人文特色。

对于国人性格,比较精辟而客观的检视与对比,很多时候,我们是明白但不忍直视,说出来的又如鲠在喉,这不是一开始强调的中国人的面子问题,表里不一。

对于熟知中国历史的人来说,这是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中国的历史:春秋时的中国人,生机勃发,品格清澈;汉唐时的中国人,雍容大气,自信心很强;及至明清,一个个却是那么麻木、懦弱,缺乏创造力。明清时的中国人和春秋时的中国人相比,简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作者张宏杰老师从地理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人性格特征的起源,从时间的角度,纵向考察了蒙古族、满族人性格的演变,思考了我们的民族是如何从狼性变成羊性的。

巴罗说:“中国朝廷有的是闲暇和精力,按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国民……灌输清心寡欲的思想,摧毁相互的信任,培养人们的冷漠,使他们对自己的邻居猜忌和怀疑,凡此种种朝廷煞费苦心做出的努力,不能不使人们终止社会交往……(中国人)满足于在朝廷中没有任何发言权,他们甚至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是否有任何权力。”“在这样的国度里,人人都有可能变成奴隶,人人都有可能因官府中最低级官员的一点头而挨板子,还要被迫亲吻打他的板子、鞭子或类似的玩意……人的尊严的概念巧妙地消灭于无形。”

民族性就像人的性格一样,是客观的存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我们的国民性中的负面成分,是由过去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造成的,并非无药可治的“劣根性”。种种的问题,其实是前现代化或者现代化进程中的问题,并非解决不了。

都可以改变,这需要时间,也需要全民的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人的性格历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