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伦达至尊(Prominent) – 35mm系列相机
在众多35mm规格胶片旁轴相机中,福伦达至尊(Prominent)并没有占据一个显著的地位,不要说与莱卡和蔡斯伊康等很多经典机型相提并论,在很多关于相机收藏的专著中甚至都忽略了福伦达的这个型号,这与福伦达设计者们当初希望创造出一个超豪华经典相机系列的设想相距甚远。
在上个世纪30年代,莱卡在 35mm 规格胶片相机方面已经形成了很强的优势,并且将35mm 胶片定为同类小型相机的标准,大有独霸这一规格相机的野心。蔡斯伊康作为后来者紧紧追赶,到1930年代中期已经迅速推出了Contax I、II、III型,直逼莱卡的统治优势,而同一时期的福伦达正热衷于开发各种规格的中画幅胶片相机,对这个规格小型机还没有顾及,直到1940年才真正开发了第一款vito系列的35mm 机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鏖战正酣时推出的这款 35mm 规格胶片相机是为了纪念福伦达公司成立100周年,它采用了折叠机身,f/3.5固定镜头和 Compur 镜间快门,是一款小巧轻便的 35mm 相机。不过正在战争期间的福伦达公司承担着非常紧迫的军品任务,无暇顾及新的机型,一年之后就停止了 Vito 相机的生产,直到战后才恢复。
战后 35mm 规格胶片相机逐渐占据相机市场的主流地位,德国和日本的各大摄影器材公司争奇斗艳,这时福伦达才意识到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落后状态,将 35mm 规格胶片相机作为开发的重点加以大力扶持。福伦达恢复了 Vito 系列的研制,并推出了改进机型,同时也瞄准了莱卡和蔡斯伊康等在 35mm 胶片领域已经占有显著地位的著名品牌,希望凭借自己强大的技术实力,开发一个高端产品系列,夺回在小型机市场失去的份额,争取在35mm相机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福伦达用一个高大上的名字 — 至尊(Prominent)来命名这个新的系列,这已经是福伦达第二次使用同一名称,它的第一次属于1933年开发的那款高档 6X9 规格胶片折叠机(简称至尊69,我们在本文中使用至尊 35mm 将新老至尊加以区分)。当年福伦达为了开发至尊69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打造出美轮美奂的产品,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次他们给予新机器全新的理念和技术,重新使用”至尊”的名称,对它抱有很大的希望,期待这款新至尊能够弥补老至尊的遗憾。
1950年推出至尊35mm相机时,旁轴小型相机在技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以技术创新著称的福伦达这时已经很难在这个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的超越。当时莱卡的联动对焦取景器已经几乎成为小型机的规范,福伦达至尊69的炮镜式对焦技术连自己都放弃了。旁轴联动对焦相机不能扩展镜头焦距的限制,也早就在1930年代被蔡斯伊康所打破。在联动对焦条件下更换镜头的设想其实是蔡斯伊康在1930年代的康泰时 I 型相机上就已经实现了,至尊的这个系统晚了十多年的时间,对于福伦达来说,当时技术上能够拿出来与莱卡和康泰时抗衡的只有闪光系统同步技术了,因为至尊相机使用的中心快门虽然快门速度只能达到1/500秒的极限,但是它可以在任何快门速度下都能实现与闪光灯的同步,这正是当时莱卡和康泰时的平面幕帘快门无法做到的。
无法实现技术超越的缺憾只能通过其它方面来弥补,福伦达从来都不愿意打价格战,但是作为一个老牌相机制造商他们在相机工艺和镜头质量方面是长项,这也是至尊35mm 相机希望能够后来居上的关键所在,福伦达为此下足了功夫。
最初推出的至尊35mm 相机的机顶是平的,上面刻有福伦达标志和至尊的名字,平顶两边各有一个大的旋钮,右边的用来过片,左边的用于对焦和倒片,至尊优良的机械工艺设计使得对焦过程十分顺畅和准确,这让摄影者很容易接受,而且快门释放按钮在右手边,这样左手对焦后右手可以立刻按动快门,加快了拍摄速度。取景器和测距窗口位于机身正面两侧并偏离镜头中心位置,镜头内置安放在一个六角形的镜头基座上,由于至尊采用了机身对焦的结构,因此对焦时整个快门结构和镜头都会前后移动,以取得准确的焦距。这种结构的缺点是对焦行程比较短,无法提高对焦的精度。更换不同焦距镜头时就需要安装外接取景器以解决取景问题。
为了解决取景问题,福伦达最初是想通过外接一个反光取景器来驳接除标准镜头以外的其它焦段镜头。福伦达特别开发了一种外接反光镜身 ,它的外观与莱卡的 Visoflex II 有些相似。第一款带有一个45度角固定取景目镜,第二款的取景目镜可转变角度,通过一个5倍放大取景目镜实现眼平和腰平取景的自由转换。按照设计师原来的设想,这两款镜身的前端是可以更换的,这样可以增加 24mm 、100mm 和 150mm 等更多焦距镜头以扩展相机的可用范围,同时增加了反光取景方式而无需再使用额外的取景器。遗憾的是,这个设计无法应用相机自己原来配备的对焦和取景系统,两套重复的取景系统大大增加了相机的重量,配有笨重反光镜身的相机重达1.5公斤,而且取景器比较昏暗,取景效果比原来那个黄豆粒大小的取景器好不了多少。除了最初配套生产的 100mm 焦段 Telomar F/5.5 口径镜头,其它焦段的镜头都没有面市,这个独特的构思也等于半途夭折了。这两款外接反光镜身也因为存量很少、造型独特而更多地被相机收藏者收入囊中。
福伦达在外接反光镜筒的尝试失败后,又为至尊系列特别开发了一款用于 35mm 和100mm 焦段镜头的小型取景器 Turnit 1,这个取景器的原理与望远镜有些相似,它的一端能够放大目标,用于长焦段(100mm),将取景器反转后会缩小目标,用于广角端(35mm)。
直到1957年之前至尊相机机身的取景器一直都没有改进,取景时很不方便,特别是戴眼镜的摄影者很难看到取景框的边缘,为了改善取景条件,福伦达又在 Turnit-1的基础上设计了外接取景器 Turnit-3,它在35mm端增加了一个可以翻起来的用于50mm镜头的外框,这个取景器就可以分别用于 35mm、50mm 和 100mm 的取景,在 150mm 镜头面市后,又为 Turnit-3 增加了一个外接 150mm取景框。Turnit取景器为了校正旁轴取景的视差问题,还特意设计了视差调整装置,能够消除被摄物体距离较近时产生的视差。
至尊 35mm 原型机推出后的八年时间里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变形,改变平顶形状增加附件插座是最为明显的外形变化,因为更换镜头时一定需要外接取景器,最初两款平顶机器的前脸上部大都被临时插座的卡口弄得面目全非。它最初使用的是1/500秒的 Compur Rapid 快门,很快就换成同样速度但更为可靠的 Synchro Compur 快门,同时带有自拍和闪光同步接口。最初的取景器很小,这成为至尊体系中的一个最为薄弱的环节,直到1957年以后才将机身取景器改成了更加明亮的 Kristall取景器,能够提供1:1视野和三个不同焦距的取景框,同时相机过片旋钮改为手柄两次拨动以加快过片速度。
至尊为它的镜头体系设计了专门的至尊接口,这个独特的至尊口接驳方便安全,中心快门能够在所有速度下实现全开而与闪光灯同步,由于快门系统和对焦系统都在机身上,至尊系列的镜头中光学玻璃的排列紧凑合理, 外形小巧精致,成像十分出色。至尊 35mm 配有三款高质量的 50mm 焦距标准镜头:f/2.0 Ultron、f/1.5 Nokton 和f/3.5 Skopar。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款 f/1.5 Nokton,这是一支7片五组制作精美的高档镜头,它通过当时最先进的镀膜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各组镜片之间杂光折射的问题,使镜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它的竞争对手相比较一点也不逊色,甚至技高一筹。直到今天,这款镜头还是很多摄影爱好者们青睐的珍品,它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福伦达对自己这款 Nokton 1:1.5镜头杰出的拍摄效果非常满意,为了扩大影响,他们还陆续推出了配套其它著名品牌相机接口的 Nokton 1:1.5 镜头,如:莱卡 39mm罗口、Contax口、Rectaflex口等。福伦达为此不计成本,只为直接向那些竞争对手发出挑战,这些其它接口的镜头制作精美,数量很少,也一直是收藏者们竞相收藏的热门。
除了几款 50mm 焦距的标准镜,福伦达还开发了另一个系列的外接镜头,这个系列的镜头是通过镜头末端的一个外卡环从外侧锁紧镜头的,包括广角镜 f/3.5/35mm Skoparon、长焦镜 f/4.5/100mm Dynaron 和 f/4.5/150mm Super Dynaron。
为了扩大至尊相机的市场,福伦达从一开始就为这个系列专门开发了一系列配件和附加设备,包括:专用闪光灯、带闪光装置的皮套、翻拍附件、显微镜连接附件、示波器连接附件、专用三脚架、不同距离的近摄镜片、各色滤镜、镜头遮光罩、外携皮包、各种附件和镜头皮套等,力求将这个系列产品做到完美无缺。
1958年福伦达正式推出了至尊 II 代机。至尊 II 代在外形上最大的改进是加大了取景器,宽大明亮的取景器突出在相机正面,取景器视窗里带有35、50、90和135四个画幅的亮框,对应不同焦距的四种镜头,虽然这些框线会造成初用者的混乱,但是它毕竟取代了外接取景器,减少了相机附件的数量。至尊 II 代在 I代研发多年的基础上突出了取景清楚、过片便捷的特点,适用至尊接口的各个焦距的内外接镜头,它的制作精良、用料十足,是一款高品质的35mm相机。遗憾的是仅仅过了两年,福伦达公司到1960年代初期就因为走入技术开发的困难境地而终止了这个型号的生产,至尊相机至此成为历史。
在十多年开发的过程中,至尊相机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推出了多种不同的机型,为了方便辨别,我们一般根据外形的主要特点将至尊分为一代的三个机型和二代一个机型,还有更为详细的分类方法,但是在福伦达内部,只是用3个内部编号127、128和130来区分不同的机型,而根据所配备的标准镜头的不同又划分为10种不同型号:
127/93 I 代 平顶 旋钮卷片 小取景窗 Ultron 镜头 1950-1954
127/90 I 代 平顶 旋钮卷片 小取景窗 Nokton镜头 1950 – 1954
127/97 I 代 插座 旋钮卷片 小取景窗 Color-Skopar镜头 1955-1957
127/91 I 代 插座 旋钮卷片 小取景窗 Ultron 镜头 1955-1957
127/92 I 代 插座 旋钮卷片 小取景窗 Nokton镜头 1955-1957
128/97 I 代 插座 扳手卷片 框线取景窗 Color – Skopar镜头 1957-1958
128/91 I 代 插座 扳手卷片 带框线明亮取景窗 Ultron镜头 1957-1958
128/92 I 代 插座 扳手卷片 带框线明亮取景窗 Nokton镜头 1957-1958
130/91 II 代 插座 扳手卷片 带框线大取景窗 Ultron镜头 1959-1961
130/92 II 代 插座 扳手卷片 带框线大取景窗 Nokton镜头1959-1961
根据福伦达公司文件记载,至尊127型在七年时间里共计生产了58,600台,128型生产时间只有两年共计9,000台,130 型 II 代机只生产了6,400台就停产了。通过产量可以得知 II 代机型是很稀少的,因此配备两款优秀镜头的 II 代机型在收藏品市场很受欢迎。
今天人们对于至尊系列相机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它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也有人认为在当时那个条件下它还是相当成功的。笔者认为对于至尊系列相机成败的评价,必须将它放到整个福伦达 35mm 相机的开发过程中来讨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伦达并没有放弃早在1940年代战争期间停产的折叠机身固定镜头 Vito 系列,在 Vito 原型机之后1050年又开发出 Vito II 和 Vito III。在这个系列中的 Vito III 除了机身是一个折叠皮腔以外,整个机身的上半部和机身背面都与至尊非常相似,而且这款相机配备的也是一款高质量的 Ultron 1: 2.0镜头。从1954年开始又推出了改进型的 Vito IIa,进一步扩充了35mm 规格相机的种类。福伦达将 Vito 系列定为中档相机,它的开发和推进一直都是伴随着至尊系列的。
到1954年福伦达除了全力开发至尊系列相机以外还推出了另一个中档固定机身相机 Vito B 系列,1957年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 Vito B 系列的升级版 Vitomatic 系列。这两个系列虽然都是固定镜头相机,但是作为同一个品牌的细分,的确分散了一部分潜在的客户。
令人特别无法理解的是福伦达在1954年又与至尊系列平行开发了一个全新的 Vitessa L系列,这也是一款可以更换镜头的 35mm 规格胶片机,它的机身结构与至尊系列完全不同,档次也没有至尊系列高,特点是机身较为小巧且造价较低。
这两个系列的镜头焦段重复但是接口不同,这让福伦达品牌的忠实拥趸们非常纠结,他们在购买 Vitessa L 时就要放弃至尊系列的所有镜头而重新配备新的镜头体系。福伦达等于自己为至尊树立了一个内部的对手,更加轻便的机身和更为低廉的价格将很多人引向 Vitessa L 系列,进一步恶化了至尊系列的生存环境。通过下面这个列表,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福伦达二战以后在35mm规格相机方面多头开发所造成的混乱和矛盾:
1945 - 1950 Vito 固定镜头折叠机身
1945 - 1954 Vito II 固定镜头折叠机身
1950 - 1954 Vito III 固定镜头折叠机身
1950 - 1958 至尊 I 代可更换镜头固定机身
1954 - 1958 Vitessa T 固定镜头折叠机身
1954 - 1960 Vito B 系列固定镜头固定机身
1956 - 1959 Vitessa L 可更换镜头固定机身
1957 - 1960年代 Vitomatic 系列固定镜头固定机身、
1958 – 1962 Bessamatic 单镜头反光相机
1959 - 1961 至尊 II 代可更换镜头固定机身
在贯穿整个1950年代的十多年时间里,被誉为至美尊贵的至尊相机就是裹夹在福伦达自己开发和制造的35mm 规格相机五个系列、二十多个机型中跌跌撞撞地顽强前行,虽然经过不断的改进,甚至推出了全新的 II 代机,但是我们不得不说,福伦达进入35mm 规格相机领域的时机还是太晚了,后期又被自己内部混乱的开发策略搞得失去了方向,更为可悲的是,到1950年代末期,旁轴相机的技术创新之路已经快要走到了尽头,日本和德国的相机制造商们早已将眼光放到单镜头反光相机领域,日本的单反相机已经开始进军欧洲,甚至福伦达自己的单反相机也已经面市,至尊系列相机还在谋求做出技术上的改进,最后才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而加以放弃。混乱的开发策略和错误的竞争理念导致了至尊35mm相机没有实现它最初的目标,还浪费了很多的资源和宝贵的时间。
与福伦达在落后的情况下一拥而上的混乱局面不同,莱卡一直都在遵循着明确的目标前行,莱卡从来都没有为其它规格相机分过心,几十年如一日地固守在 35mm 胶片相机领域,当至尊 35mm 出现并带来一些突破时,莱卡也没有任何惊慌,而是自信地坚持走自己的路。它在1954年推出了小巧精致的可更换镜头的M系列相机,这个系列相机坚持了莱卡原有的平面幕帘快门,采用镜头联动对焦,并为这个系列开发出一系列非常出色的镜头。莱卡并没有像福伦达那样同时推出多个系列产品抢占市场,而是通过对单一产品系列的深度开拓,坚持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设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力求做到完美,脚踏实地地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凭借着卓越的设计、精美的工艺和富有远见的革新,M系列跨越几次大的技术变迁,不断推出新的机型,半个多世纪以来长盛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数码时代,与至尊35mm的短暂历史形成鲜明的对照。
回顾至尊35mm相机的发展历程,值得欣慰的是,福伦达为我们留下了这个系列中众多款式的相机、出众的镜头和丰富的附件,它们是智慧的结晶和不懈耕耘的果实,它们在胶片时代为众多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实用器材,也成为经典胶片相机的一个宝库。而正是至尊35mm相机短暂的经历和人们对它认识的不足,使我们有可能在今天以比较低廉的价格收集到这个系列中的一些珍品,很多人用转接环将至尊35mm系列的几款优质镜头转接到现代数码相机上使用,虽然是全手动调焦,仍然可以拍出出色的照片,使我们还能够领略到半个多世纪之前老相机的精彩。
本文图片均系本人收藏,如有引用,须经允许,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