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传递——从文字到视频再到文字

5G这个概念火到不行,得益于飞跃一般的网速提升,各种短视频软件应运而生。

读书难,读书难,十年苦读寒窗下,一朝在朝做状元。古代书本文字较低的信息传递速率让人寒窗苦读。不得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效率忒低。

当然同样的一个问题平移到今天,又出现了新的困境。不是因为网速较慢。现代社会生活水平提高,人口基数要远远大于古代。高考,可谓是成千上万学生改变日后社会阶级地位的唯一途径,一分干掉一千人,家长老师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信息传递的难度下降,而有效信息的筛选工作成为了新的难点,可谓是崇峰峻岭峰连峰,疑似相近却不同。爬过千丈大雪山,又见远处大雾朦。假设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一天一浏览器要对某疾病词条进行编辑:

A 给浏览器注资100万,把XX医院咨询放在前边。权重0.6

B XX医院本身名气很大,所以为了增加信息可信性,将之加入搜索项 权重0.2

C 一些相关疾病知识,权重0.2

所以最后在浏览器上搜索疾病的项目=A*0.6+B*0.2+C*0.2

所以当你搜索某疾病的时候,你八成可能搜出都是知名大夫和相关的医院信息。

超快的信息传输速度使用户不再精简信息,而是希望在更多维度上理解传递来的信息。一段视频总胜过几张薄薄的纸。

在新的信息传递的架构下,我们的搜索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各式各样的视频网站,就bilibili,现在在B站上不仅仅可以看到二次元,还有音乐、美术、戏曲、化学、量子计算、Gaussian理论计算。。。。。前两天我还在B站上看到了冻融循环的视频。本人已经惊呆了。

抖音或者B站类似的短视频应用,已经有能和百度抗争的趋势。短视频软件已经具有了浏览器该有的搜索属性,甚至还有所超越。短视频网站能在更短时间内向用户传达出更多更准确的信息,甚至是每个视频发布者的亲身经验。快餐文化下文字不耐症爆发了。

为了更快解决问题,除却看几十页的说明书、专利和论文,看几十秒的短视频成为了一致的选择,然而现成的你想要的那种视频总是很难找。比如说:有个高温反应不会搭,在B站找到某up主曾经搭设高温反应的视频。而文献上写的总是,将A加入B,升温至150℃。反应因为文献的简洁描述而无法重复,很多细节没有办法通过有限的篇幅表达出来。

但是,仍要注意的是,视频无法完全替代书本文字。文字给我们一种总结和创造的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追求发展和创造不单单要依靠传承,更多还是需要在传承后的精炼。为道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文字是一种逻辑符号,具有更强的操作性,抽象的逻辑符号是规则的基本算符。

人们因有而存在,因无而思考。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似乎是两种不可交融的东西,现实世界不会因为你的认知决定它是否存在,而逻辑思维世界却因为个人的见识而限定了广度,继而重新反馈到人对世界的改造上。

人类在发展中进行对自己的自我证明——“我是谁”?黑客帝国、高智商机器人、阿拉法狗等等,人对自我的认知不断加深。科学总是希望未来的产物更智能更像人,却总是无法避免对钢铁机器的担忧。

科学家们曾经设想过一种麦克斯韦妖,小妖可是麦克斯韦创造的混世魔王。将一盆冷水和热水通过一张含有麦克斯韦妖的半透膜隔开,装水的器皿本身是不导热的,麦克斯韦妖能够让振动频率更大的分子在一堆,振动分子频率更小的在一堆,最终结果就是热水更热,冷水更冷。你看这样一张半透膜就被人们赋予了逻辑和意义,这是相对于人来说的,因为这对麦克斯韦妖来说没有意义,这只可能是他习惯玩的游戏。

我是做化学的,从我的本行来说,这样的例子更多。通过将信息密码编入催化剂的分子结构中,输入能量后就能得到想要的分子,催化剂传递的信息被一堆分子完美的接受并执行了。副产物对于催化剂来说就是催化剂这个传话人所传达信息被误解的定量。高效催化剂是否是一种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呢?比如说,某胺和溴苯Buchwald反应,催化剂告知分子溴苯在脱溴后的正离子需要和电子密度高的原子作用。那是否能通过结构编码设计告知分子,苯胺上的氮和溴苯连接溴原子的碳连接。你看,信息的指向性更加明确,不过其中的逻辑过程必然会极为复杂,推出来的分子结构没准很简单,极有可能是你曾经筛选过那几十种催化剂中一种只是少了一个氟原子。

故而,创造出一套人类思维和物质世界对接的简洁易读逻辑符号,掌握符号之间的计算规则,难度很大。

传说奥丁将自己倒吊在世界树上,用自己的生命献祭,学习到了象征智慧的神文(鲁纳斯文字)。奥丁在树上歌唱道:

九夜吊在狂风飘摇的树上, 身受长矛刺伤;我被当作奥丁的祭品, 自己献祭给自己,在无人知晓的大树上!没有面包充饥,没有滴水解渴。我往下看,拾取鲁纳斯文字, 边拾边喊,由树上掉落。

没准他一点也不痛苦,没准他快乐极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的传递——从文字到视频再到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