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如何激发员工,让他们从想干到能干?
德鲁克老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方法论虽然重要,但是在用方法论让员工“能干”之前,关键是让他们“想干”。让他们“想干”,就要“激发善意”。
海底捞如何打动员工、激发善意?农村孩子来到城市,公司会给他们培训如何使用ATM机,如何坐地铁。发工资时,公司会把一部分钱直接打给他们的父母,让他们也感受这份荣耀。店长离职,就算去了小肥羊,公司都会给这个员工8万元的嫁妆。如果是小区经理,给20万。大区经理,送一家火锅店,等等等等,据说数不胜数。
这样对待员工,稍微有点感恩之心的员工,能没有“善意”吗?大家绞尽脑汁,出工、出力、出活。海底捞有近万名员工,流动率保持在10%左右,而中国餐饮业的平均流动率为28.6%。
同样工作8小时,能做多少事,和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关系巨大。德鲁克认真研究了20年IBM后说:我们不能只雇佣员工的双手,而必须连双手的主人一起雇佣。
激发善意,就是为了“雇佣整个人”。你从来不可能真正激发一个人,你只能给他一个理由,让他激发自己。
案例一:
谢谢老师的提醒,一直有件事想做却没有做,年终我准备给每个员工单独买一本书,在封面上写上我对他的几句肺腑之言,考虑到这个工作量很大总是下不了决心,今天留言为证,大家监督!
案例二:
刘邦为何击败了项羽?收买了韩信、萧何等一干人等的心。 古代管理可直接对单独个人,现代管理应该将触角深入到员工的身边,无微不至的关怀进行第一次忠诚收买,关怀触及他的父母、爱人、朋友之后就再次强化了忠诚收买,因为人的存在感有极大程度是体现在别人的感知之上的。 想留住你的优秀员工三招:写封亲笔信给他赞赏他的才能、替他给他女朋友送上情人节的玫瑰、代他给父母定个生日蛋糕。 我不告诉你我试过了……真好使!
案例三:
以前听书听过这么一个小故事,有家电器店的做销售的小姑娘要离职,她走进社会是他给了他机会,现在翅膀硬了要走了,老板心理不高兴,但是老板转念一想参考了宝洁公司建立“离职员工协会”的例子,没有为难要离职的销售,而是给了她写了封推荐信。小姑娘很感动,后来主动给他推荐了几个同乡,有一次在销售高峰时候她像回娘家一样回来帮忙干活。 在《伯凡 日知录》里伯凡老师也谈到了黑帮文化,列举了星巴克的例子,员工忠诚公司的态度近似疯狂,竟然有员工把中彩票的钱平分给了其它的员工,如果老板可以善待员工,他们的战斗力会非常可怕。
66.如何实现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就是通过设计系统,来构建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之间的最佳关系,最终提高管理效率。
案例一:
七个和尚住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但每天都觉得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分粥,结果,只有在轮到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才能吃饱。后来,他们推举七人中道德最高尚的和尚分粥。结果,大家想尽办法讨好他,贿赂他,各种腐败。再后来,他们组成一个三人分粥委员会,四人评选委员会,结果,大家互相攻击,相互扯皮,粥都凉了还没结果。
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办法:轮流分粥,但是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的最少,分粥的人必须想尽办法平均。从此,大家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67.如何能够做到知人善用?:
知人善用,就是清醒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要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作为管理者,你应该调整自己,学会在不同的时间,用不同的方法,管理同一个人。我们把这叫做:情境管理。
案例一:
前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厂长抱怨自己的三个问题员工,下属A天天吹毛求疵,下属B老是担心厂里要出事,下属C总是喜欢在外面跑 另外一个厂长笑着说,你把那三个员工交给我吧 他让A去负责产品的品质检测工作。让下属B负责厂里的安保工作。让下属C进入了业务部门 后来因为这三个人的努力工作,公司的业绩都有了提升
案例二:
以前听过一句话,当一个员工犯错的时候首先要看看是不是安排错了位置。然后再看看是不是他能力问题。当员工犯错是一个好的教育时机,可以发现自己内部人员调配有问题,可以改造,如果是员工能力问题可以考虑辞职或者培训。反正要允许员工犯错,鼓励犯错,但是要有一个规程,不是乱犯错,而是有目的的犯错。比如尝试新项目,这个度看每个行业去度量。 然后我觉得初创公司知人善任是相对容易,因为初创公司经常吃上顿没下顿。所以大家都是团结一致。但是成熟公司不一样啦,如果知人善任很容易被手下人顶替自己位置,这对自己不利,所以,成熟公司一般喜欢用标准人,不喜欢标新立异,都是做好自己螺丝钉就可以了。
案例三:
有一个同事做事不上心但特别会做人,本以为公司会辞退他,谁知安排他去做外协。而且这个同事把原本一片混乱的外协做得有条有理,既能跟外发商砍价,也能牵制销售拿回扣,解决了公司一大难题。
68.如何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
反求诸己,就是从所有的问题中,找到自身的原因。管理里面从来没有“你应该怎么样”,更没有“他应该怎么样”,只有“我应该怎么样”。从来没有什么叫“这一届员工不行”,只有自己不行。如果真的是员工不行,你没有把不行的员工换掉,也是你自己不行。
你永远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改变你自己。你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改变别人。
案例一:
听到过关于和员工说话方式的转变,也就是从之前的“有没有明白我的意思”,变为“我有没有说明白”,通过这样一种转变从之前的反求于外,转为对于自身的审视,去重新认识自己有没有将问题表达清楚,并且保证员工可以正确地抓住关键点。 我们常说,最好的管理者首先是管理自己,意思就是说其实即使是管理者,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别人,我们只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方式间接改变影响他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时间和工作都无法管理的人,能够把团队员工的工作管理好。
案例二:
成功的时候看窗外,失败的时候照镜子。不仅伟大的管理者这么做,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这么做。我们没有资格要求别人改变,只有他自己想改变,才是有意义的。如何让别人想改变呢?就是要自己先做到。
案例三:
马来西亚有个著名的企业家:黎智英,他经常一入一个行业,就把竞争对手都打垮。他的一些下属跟着他一起打了不少仗,觉得已经学到了精髓,就出去自立门户,没多久失败又回到黎的公司,下属问黎智英:为什么我跟着你做事觉得挺简单的,但出去后就不行了呢?黎智英回答他:因为我把做好每件事都提炼成人人都能操作的简单步骤,你们执行起来当然简单,但想出这个方法,那是相当困难。
案例四:
1:“这是我的错”当一个员工开始向内看自己的时候,就是成长速度最快的时候。 2:当一个领导者:“这是我的错”是立即承担了责任,便马上得到了结果。 3:所谓我敬你一尺,你敬我一丈!这一尺便是:“我的错”。
案例五:
目前我在团队中的岗位是类coo,要求推动各团队、部门协同作战达成制定的目标。在这个岗位三年,前两年经常因部分目标任务未达成而对相关团队负责人生气、发火,但是发火后只有自己憋屈,没有效果。站在自己的角度,总是指责任务失败是谁谁的原因,为什么总是有人那么不上心,为什么总是犯低级错误,但是这样的指责除了让团队氛围更糟外,没有任何作用。从第三年起,我开始反思自己,在基础流程上查缺补漏进行完善、在基础规则上进行培训、讨论,不只是让团队成员知道要做什么,而且让大家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让团队在任务上产生共识,培养类似任务再下发时的责任感意识。这样做之后,发现大家气氛和谐了,任务达成的障碍少了,团队能力提升了,自己也没那么累,也少脾气了。所以不能一味的苛求别人,应该从苛求自己为出发。
案例六: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抱怨是无能者的贪婪。多想想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更强。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当你发自内心改变的时候,真的是越努力越幸运,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我在房地产公司做工程管理,经过了初期的手忙脚乱,到处救火,不停的抱怨领导、同事后,我从自身找原因,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部门管理中采用了傻瓜式的管理。定好目标,明确内容,制订检查标准,然后坚决执行。这时候需要的不是技术有多高,不是能力有多强,只要你有责任心就会做好。最后工程顺利完工,效果很好。
69.如何平衡绩效和管理?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清楚,我们应该为苦劳鼓掌,但是为功劳付钱。
当赚钱不是问题的时候,赚钱是手段,梦想才是目的。可是,当赚钱都成问题的时候,赚钱,就是目的本身。
案例一:
我现在的老大,一直在用行动说话,只要他承诺过的事情,都会想尽办法达成,比如说:向公司为团队谋福利,每次的承诺,都会想尽办法去为大家实现,团队对于他绝无二话。每次看到我们状态不好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像其他人那样说“哎,你们怎么又这样子啊,这种状态怎么做事啊”,他总会和我们将心比心,我们见到他的状态都没有不好过的!他给我们专递的永远就是:做个好人,成本就是最低的。
案例二:
“除了利润,什么都是假的;企业不挣钱就是在犯罪!”——当我刚走出学校时听到这样一些话还感觉这是多功利的片面之词。后来自己越来越懂得了所谓经营、所谓管理的门道,而越发的接受这样的结果导向了。我对管理的理解:管人、管事、管钱……整合所有可整合的资源,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人,会觉得:除了吃饱饭,都是假的。但比尔盖茨会认为,吃饱饭不难,难的是做改变世界的事情。
案例三:
企业靠绩效说话,就像我在学校一样。平时老师和你乐呵呵的挺好说话,到了考试时候还得靠我们自己拿成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