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学家谈快乐

我的书摘与读后感:《与哲学家谈快乐》塞内卡说,“智慧的作用在于为人们带来连绵不绝的快乐。”这本书在开篇就首先向我们界定了快感、幸福、智慧、快乐这几个不同的概念。

当我们的需求和愿望得到了满足的时候,那种感受就是快感。

当你能够有节制地获得快感时,会收获幸福。幸福就是继续追寻你已经拥有的东西。

智慧就是我们能够学会,从自身就能发起一股快乐。

快乐是快感的加强版,是对一件事情具备的强烈的身心感受。

本书的核心就是研究快乐。斯宾诺莎认为,快乐就是我们的成长。快乐是生存能力的完善与增强。尼采认为,快乐是可以依靠的生命力量,而悲伤有损生命,是不祥之物。尼采的观点是当人们与生活完全达成一致,欲念就会得到满足,这就是“完美的快乐”。柏格森说,“快乐是自然给我们的信号”。当你的目标达成的时候,自然会给我们释放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快乐。柏格森有一句名言叫“真正的快乐都散发着荣耀的光芒”。

快乐之道的十条建议:专注,参与,冥想,自信与敞开心扉,善意,无偿,感恩,坚持,放手与接受,身体享受。

快乐之道的更高层次追求:第一条是做自己,向内观,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观察,在自我审视中发现属于自己的发现。

第二条道路是“敞开心扉”。敞开心扉的方法就是爱、融合与复联(复联就是又、再一次地连接上)。

结语:所谓完美的快乐,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打开自我,观察自己,发现自己,从本我到真我的一个探求过程,这是一个不断锤炼,让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的过程;二是放眼周围和世界,去不断发现美好,感受美好,分享美好,这是一个向外发散的过程,是在发现和分享过程中,让快乐得以迭代跃迁的过程。

敏姐的读后感:

【2022爱知爱行】读后感之NO.41

《与哲学家谈快乐》:本书谈到了多层次的快乐,由浅入深,深入浅出,边听边结合我的过去和现在,体会非常深刻。以前追求被包装过的“自我”,总是渴望去追逐一个身份,以此证明我的价值~~现在越来越喜欢成为如如不动的“真我”,追求内心的自由,不会受任何欲望的束缚。

书中有几个观念太有共鸣了,比如“讨好型人格是没有办法给人真爱的”,当你离开位置后感触实在太深。本人在绍兴工作多年,见识了太多“讨好型人格”的人,对直接领导“卑躬屈膝”,对下属“指手画脚”,这也是我非常不喜欢绍兴这个城市的原因,尽管也有一点点“以偏概全”。

书中还有一句话:“真正的友谊不是奔着利益去的,但不代表真正的友谊必须与利益绝缘。”朋友也可以在工作上给予我们帮助,但一旦无法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的友谊不会因此受到影响。

小储的读后感:《与哲学家谈快乐》,幸福就是有节制。可以吃东西,可以跟朋友交谈,可以喝葡萄酒,但是量不要太大。不需要过极其奢华的生活,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是从简单的饮食、交往、生活条件当中,找到那种快乐的感觉,这就是幸福。就是当你能够有节制地获得快感时,会收获幸福。

莎丽姐姐的读后感:

《与哲学家谈快乐》完美的快乐不是我们抵达终点时获得的奖励,而是在通往爱与自由之路上始终陪伴我们的最佳恩赐。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大彻大悟,在超越自我意识的过程中成就真我,从而获得永恒的快乐。但不要忘记,每当我们将自我意识和心理作用抛诸脑后,哪怕只是暂时之举;每当我们跨越一个重要阶段,视野更广,见识日涨,与这个世界更加合拍,我们其实已经在这条路上感受到了纯粹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哲学家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