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佳期如梦

《知道做到,知行合一》

为什么“知道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你真的知道了吗?你去做了吗?你得到结果了吗?

看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学了很多课,盲目做了很多事。我们大多数人的现状依然是:知道了那么多,但生活依然是那样。

为什么?

因为我们都仅仅是“知道”,而没有“亲自去做”。其实我们都知道,只有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我们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知识不能改变命运,运用知识,采取行动才能!行动产生结果,只有真的做到了,才证明你学到了,理解了。



壹    《知道做到》其书

《知道做到》这本书逻辑清晰,以浅显易懂的故事形式,探讨了不能学以致用的三个原因:信息过载、消极思维、缺少跟进,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知识层面,应用“少而精”哲学,保持专注;态度层面,积极聆听,用绿灯思维接纳新想法;行为层面,强调积极面,提供更多支持、指导和问责的跟进系统。而做到这些的关键就是间隔性地重复、重复、重复!




贰    为什么总是知道的多,做到的少?

原因有三:

其一,信息过载。

现在,通过书籍、网课、分享会、培训班、互联网,我们能够轻松的获取任何想要的知识,而学习新的知识比努力将它们应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容易且有趣多了,比起行动起来努力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我们更愿意在朋友们面前展示“这我也知道,那我也知道“。

所以我们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获取新的知识,而不是想办法将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真正去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如果只是不断地学习,不去使用,我们只会不断地遗忘,学得越多就遗忘地越多,就像随着高考而逝去的那些ABCD,加减乘除。

其二,消极过滤。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带着消极的、先入为主的态度去看待我们所接受到的信息,于是我们过滤掉了很多真正有用的信息。我们只是知道,但不去思考,不尝试去理解,更不去相信,所以我们便无法真正使用它们。

其三,缺少跟进。

即使我们选择了要通过实践来改变生活,但如果没有必要的指导和反馈,我们大部分都很难一个人坚持到底,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放弃,恢复到从前,退回到我们的舒适区当中。




叁    如何跨越这些障碍,行动并坚持下去?

解决办法有以下三方面:

其一,少而精地学习。

我们必须将精力集中到少数几件事上,选择那些你真的想要实际应用的几个知识,沉浸其中,不断地咀嚼、消化、咀嚼、消化,直到它们被完全吸收,变成自己的一部分。

一本书你需要看一遍、两遍、三遍、五遍甚至更多。听网课,参加培训,最好可以多听几遍,不断地复习。为了能够不断地复习,无论学习什么,我们都需要坚持记笔记,并在24小时内复习,并把笔记整理得清晰易读,最好还能将自己学到的教给别人。

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我们必须彻底的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少而精,而非多而浅。

其二,积极聆听并使用绿灯思维。

我们需要带着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聆听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不要带有任何偏见,带着学习的态度和积极的期待,在仔细聆听的同时努力激发出自己的想象力,时刻去思考该如何应用接受到的信息,所以我们最好手里拿支笔,准备好做记录。

当我们能够积极地去聆听的时候,我们依旧要不断地去重复这些内容。因为从拒绝到吸收,我们需要经过第一次接触时的拒绝,第二次接触时的抵制,第三次接触时会部分接受,第四次则会完全接受,第五次接触我们开始部分吸收,第六次接触我们才能完全吸收。

每次接触到新的信息时,我们不要总带着法官的心态去评判这些信息错在哪,而应该使用绿灯思维,即积极地去发现其中的正确之处。我们需要告诉自己“我知道自己读到或听到的信息是有一定价值的,可它究竟在哪呢?”然后积极地去寻找。

其三,制定周密的跟进计划

如果在接触新事物之后没有立刻跟进,那么我们很快就会恢复老习惯。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包含指导、支持和问责三个要素的跟进计划。

在从“知道”到“做到”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有人给我们讲解,演示,也就是指导;然后让我们去尝试,接着观察我们做出的尝试,表扬我们的进步,也就是支持;发现做错的地方让我们及时纠正,也就是问责。

学生时代,老师天天都在我们身边给我们提供着必要的指导、支持,问责,而当我们从学校毕业之后,我们需要去寻找这么一个角色让我们真正能够学以致用。他可能是职场的前辈,可能是身边的朋友,也可能是付费的教练,或者是其他任何可以提供支持的人。

当然,我们必须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讲解、演示、尝试、表扬或是纠正,直到我们能自己给自己讲解,付诸实践,表扬自己或纠正自己的错误。

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一定要强调积极面,无论是老师还是我们自己,在纠正错误之前都要先给予表扬,不要等到完全做对一件事之后才去表扬。

“一个对你充满信心的人可以改变你的人生!”

在以上的解决方法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个点始终贯穿其中,就是重复、重复、重复。这里的重复,指的是间隔性的重复,不是不间断地重复,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之后再重复,我们并不只是在重复第一次时做的事情,因为经过了思考和沉淀,每一次都会不一样,就如同一本书,隔一段时间去看,每次我们都会有新的感受。

“如果想要让某条信息,产生预期的结果,我们必须学会间隔性地重复它。”

回想一下,即使是在学生时代,我们又把多少知识真正这么一步一步地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了呢,而如果我们不能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变成实际行动,那它,还有什么用呢?

“学习不只是一段在脑子里完成的过程,只有当你真正将学会的东西变成实际行动时,你才是在真正地学习。”

据说在佛教中,“慧”有三个阶段。阶段一:是“闻慧”,即听闻或阅读他人话语而得到的智慧,闻慧虽有益,但也只是借来的智慧而已。

阶段二:是“思慧”,即用自己的理性去了解判断所听闻或阅读过的道理是否符合逻辑,有价值,有益处,果真如此,才接受它。这种理解也很重要,但有些人只是增长了知识上的理解,就自以为是很有智慧的人,而这些知识只不过助长了自我膨胀而已。

阶段三:是“修慧”,即由自身体验而培养出来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是我们自己的智慧。

这不正是我们的“知道——态度——行动”吗?




结语: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知道做到,知行合一。是我们所追求的状态,我们需要去认知、去践行、去做事、去取得结果。

行动是我们现在要去做的,愿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行动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道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