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乐殊贵贱”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乐之邦,礼乐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又有什么规矩?上下和睦,夫唱妇随。出外听师父,在家遵父母。孝顺逐步拓展。听经典诵读《千字文》~

经典诵读《千字文》2018.1.28

《千字文》节选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

今天《千字文》说的是音乐要根据人们身份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在外接受师傅的训诲,在家遵从母亲的教导。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对待侄子,侄女,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乐之邦,西周初年,周公作周礼,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礼乐是有秩序的,不同阶层的礼乐不同,下一阶层不能僭越使用上一阶层的礼乐。《论语》里有一章叫八佾,所谓八佾就是古代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一种祭祀乐舞。佾,是舞蹈的列。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八八六十四人的舞蹈方阵。从天子往下依次为诸侯只有资格使用六佾四十八人的舞阵,大夫只有资格使用四佾三十二人的舞阵,士只有资格使用两佾十六人的舞阵。如果大夫使用了八佾,属于僭越,按律当斩。礼乐制度看似区分了贵贱尊卑,但更重要的意义是社会秩序的平衡和协调。

上和下睦,夫唱妇随。礼之用,和为贵。礼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就是为了达到“以和为贵”的。紫禁城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说明了“和”有多重要。和谐的关系表现在上下和睦,夫唱妇随。长辈和晚辈要和睦相处,丈夫倡导的,妻子要拥护;同样,妻子倡导的,丈夫也要拥护,这样家庭才能和谐。唱歌的“唱”,通“倡导”的“倡”。

外受傅训,入奉母仪。“傅”是师父,老师的意思。这两句讲的是教育原则,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外要接受老师的教诲,在家要奉守母亲的规矩。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要负责向学生传授为人之道,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所以老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而在家里,因为中国古代父亲常年在外挣钱养家,孩子的教育主要由母亲负责,因为母亲的责任就是相夫教子。三岁以前,孩子与母亲最为亲近,主要是模仿母亲的一言一行,所以母仪母教非常重要。有“孟母三迁”,才能成就亚圣孟子。

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孝道是需要拓展的,先要孝敬父母双亲,接着就在家人长辈之间进行爱心的推及。对待长辈要像对父母一样尽孝,对待子侄,要像对亲生子女一样关爱。这样最后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典诵读 |《千字文》之“乐殊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