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骗孩子了,充满苦难才是生活的真相

最近,一则大连理工的研究生自杀的新闻登上了热搜。

他在自杀前在微博里曝光了自己的遗书,记录了他在就读研究生期间的种种不顺,是这些不顺让他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没人知道,在他决定放弃生命的那一刻,究竟经历过怎样的挣扎和痛苦。

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也无权妄断这样做究竟应不应该。

但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引发了这样的绝望?可以试图为更多走投无路的人找到一条生路。

这样的绝望,我也曾有过

从遗书曝光的内容里,他上研究生期间,实验不顺,和导师沟通不畅,课题进展受阻。巧的是,这些我都曾经历过,他的绝望我也曾有过。

我读硕士时的导师,是个极为苛刻的人。不但严苛的规定学生的工作时间、工作量,不停地追踪学生的工作进展。而且稍有不满,就会对学生进行各种责骂,甚至动手。无论是你男生还是女生,是在公众场合还是在办公室。

在这样的高压环境下,实验室的人都长期处于身体超负荷运转,精神紧绷的状态。

有一次,我为了完成一个周期很长的实验,只能住在实验室,每天最多只能睡2-3个小时,就这样连轴转了四天。

可是当我精疲力尽在组会上汇报结果的时候,老板不但全程黑着脸,还在结束的时候指着电脑骂了很久,把我所有的工作批的一无是处。

我至今还记得那天,当我默默地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时,我的心里闪过无数的念头。想过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用,想过自己可能无法顺利完成课题,想过自己的殚精竭虑到头来不过是白忙一场,想过父母对自己一定失望透了。

身体的透支,加上精神上的打击,我当时真的是万念俱灰。站在马路上,看着车来车往,曾有那么一霎那觉得就这样冲到车流中,这一切痛苦就会结束了吧。

很多人的一生中可能都有过这样绝望的瞬间,对生活失望透了。

可是,你是否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或者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充满苦难才是生活的真相

对于这个问题,《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的开头就给出了我们最震撼的解释:

“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

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一旦我们领悟了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

是的,有苦难才是生活的真相,可是很多人无法正视这个真相,或者不明白这个真相,误以为生活本该是顺遂如意的。

所以,一旦遇到不顺,或者困难的时候,就会忽略解决问题本身,而陷入自责中,或者埋怨中,认为自己是个不被生活眷顾的人,反复折磨自己。这种折磨一旦超过了某种极限,就会引发极端的行为。

换句话说,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在逃避生活的真相时,被自己逼入绝境的。

例如,和当时的我一样,新闻中的那个研究生在遇到研究课题不顺的时候,没有认识到这是每个上研究生的人的常态。

于是,我们都绕开了本应该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课题中的难题,或者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课题,反而认为这是生活的不公,让自己陷入埋怨生活、埋怨自己的情绪里。

我承认,这个世界上的确有些困难是我们无法承受和逾越的,甚至是没有解决办法的。比如战争导致的家破人亡,疾病导致的天人永隔。

可是,除了这些极端的情况以外,大部分的困难,只要我们敢于面对,都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我们人类作为最高等的生物,通过自己的智慧,不断地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让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安逸。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逐渐地忽视了生存本就是一场残酷的考验。

BBC拍摄的记录片《生命故事》里,格陵兰岛的白颊黑雁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被天敌捕食,不得不把幼鸟生在贫瘠的悬崖峭壁之上。

可是,也正因为峭壁的贫瘠,幼鸟刚出生的48小时就要面对最残酷的抉择,要么饿死在悬崖上,要么跳下悬崖去寻找一线生机。

对于刚出生还没学会飞的幼鸟,跳下悬崖也是九死一生,可是它们没有时间去怨天尤人,或者陷在自己的情绪里自怨自艾。

因为在他们眼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无情本就是世界该有的样子。如何在这些苦难中向死而生,繁衍生息,是它们活着的力量和意义。

故事的结局,5只幼鸟只有3只在跳下悬崖的时候,幸运地活了下来,踉跄地跟着妈妈踏上了寻找食物的征程。

前路还有更可怕的威胁在等待着它们,但是我知道,他们对此心知肚明,而且只要有一线的生机,它们都会拼命的活着。

为孩子扫清一切障碍,才是实力坑娃

疫情期间,儿子在线上上课。有一天,老师给他们讲了《金发姑娘和三只熊》的故事。故事的大概内容是:

森林里生活着小熊的一家。有一天,他们不在家的时候,一个小女孩无意闯进了他们的房子,坐坏了小熊的凳子,吃了小熊的食物,最后在小熊的床上睡着了。三只小熊回来的时候,看到了小女孩,不但没有责怪她,还和她成为了好朋友,一起愉快地玩耍。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非常的惊讶,因为我听过另外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版本:

三只小熊回来以后,躺在床上的小女孩吓醒了,然后大叫着跑出了房子,跑出了森林,再也不敢回去了。

我们都希望这个世界美好而温润,可愿望和事实终究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让孩子误以为我们的愿望就是事实。

我相信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更喜欢故事的第一个结局,可是在现实中,一个女孩未经允许闯进别人家,还弄坏了别人家的东西,还在别人家里呼呼大睡,大概率是很难和他们成为朋友的,而且这个行为也是非常危险的。

其实很多童话故事都被改写过,大多数都是希望孩子看到的所有故事都有圆满的结局,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完美的。

不仅如此,父母还会向孩子隐瞒很多生活的真相,例如:工作的艰辛,生活的拮据,社会的险恶,生老病死,这些成人每天都会面对的事情,父母却会刻意地隐瞒孩子。

很多父母甚至愿意帮孩子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困难,渴望他们的生活能一帆风顺。

当然,父母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为孩子挡下那些超过他们解决能力的风雨,是父母的责任。

但是,我们不该剥夺孩子了解真实世界的权利,更不能提前清除掉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蒙蔽他们的眼睛。

否则,只会给孩子将来的人生埋下巨大的隐患,会让他们误以为,生活本该如此平顺。

那么,当他们有一天不得不面对坏人时,会毫无戒备;当他们不得不自己面对困难时,会束手无策。

当他们终有一天惊愕的发现,那个原以为童话般美好的世界里,竟然处处都是荆棘和阻碍,那他们除了惊慌失措的逃离这个可怕的世界以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少有人走的路》里提到,我们在了解人生的时候就像手里拿着一张地图。我们凭借这样地图,来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指引自己前进的方向。

而绘制这张地图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它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慢慢绘制、不断完善的。

所以,我们如果在孩子无法独立思考的时候,就给孩子提供了错误的信息,那么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里就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去矫正、修改自己的地图,或者被错误的地图引入歧途。

正如书中所说:

“抱着残缺的人生地图不放,与现实世界处处脱节,这是不少人的通病,也是造成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

“不方便”的生活,是孩子思考的开始

有父母可能会说:“不让孩子了解那些生活的残酷,是为了不让他们的心理留下阴影。”

我这里当然不是说要让孩子毫不避讳地去了解那些极端不健康的事情,而是让孩子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一面,看到我们眼里看到的世界就好。

《老友记》里有一集,菲比被邀请去学校教孩子们唱歌。

但是一向特立独行的菲比,在给孩子唱的歌里说道那个好久不见的奶奶并不是去了别的国家,而是离开了这个世界;说道那些谎称被送进农场的宠物,可能早已经被安乐死了。

这些少儿不宜的内容遭到了家长们的投诉,校方希望菲比能唱一些普通的儿歌,可是菲比说:

“你不知道孩子有多想知道真相吗?”

故事的最后,那些听过菲比唱歌的孩子都很喜欢她,并且专门找到咖啡馆,听菲比唱歌,因为她是唯一一个愿意告诉他们真相的人。

孩子的承受能力比我们想象的强大的多,而向他们刻意隐瞒真相这件事,才是对他们真正的伤害。因为早一点让他们了解生活的真相,才能让他们早一点开始思考和学习应对之法。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里,有一集记录了日本东京的“藤”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设计曾拿过很多创意国际大奖,是日本的网红幼儿园。

但和它的名气不符的是,这个幼儿园极为朴素,装修和家具也极为简陋。

最让人好奇的是幼儿园的中间有一个很大的草坪连接着所有的教室,老师鼓励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打滚。更有意思的是,这个草坪坑坑洼洼,还长满杂草,好像无人打理一般,孩子经常会在草坪上摔倒。

纪录片的的导演好奇地问幼儿园的设计师:“你们为什么没有平整草地呢?”

而设计师的回答出人意料,他说这个草坪是故意设计成这样的。

因为如果草地是平的,孩子不需要操心,也就不会思考任何问题。而他们故意给孩子制造这样的“不方便”,才能让孩子开始思考,让孩子养成遇到困难时独立思考并采取应对措施的习惯。

真实的世界里,没有哪一片草坪会为了不让人摔跤,而自己变得平整有序,人们是在不停地摔跤中,学会了如何去平整草地,或者避开坑洼的地方。

所以,比起帮孩子填平那些坑,我们更需要让孩子了解这些真实,让他们在这些真实里学会应对的技能。


我那个故事的结局是,我回到宿舍冷静下来之后,决定转导师。但是因为系内转导师是很难的,很多导师怕麻烦,都不愿意收这样的学生。

所以离开实验室后,我没有立刻开始找新的导师,而是扎在自习室里开始没日没夜地复习英语,申请出国。

这个疯狂的决定,我没有告诉父母,没有告诉朋友,没有告诉导师,只能一个人在黑暗中孤军奋战,既没退路,也看不到前路。那真的是我人生最艰难的一段日子。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我也经历了出国读博,成家生子。当我再回头看那段经历的时候,我反而很感激那个苛刻的老板,因为如果不是他把我逼到绝境,我大概也不会激发出那么大的勇气和斗志。

你看,生活就是这个样子,那些当时看来走投无路的困境,或许是机遇也说不定,只要你能硬着头皮抗过去。

当我们能认清“人生实苦”的本质以后,再面对困难时,我们就会多一份坦然和接受,少一些抱怨和究责。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才能“自渡”,才能专注于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陷在绝望的情绪里面折磨自己。

其实,摆在每个人面前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困难重重,无情但公正。每个看似光鲜亮丽的人生背后,都曾与生活进行过殊死的搏斗。

在生活的荆棘里,拼命的活着,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再骗孩子了,充满苦难才是生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