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越来越注重心理学的科普和学习了,心理学知识正在造福越来越多的人。但同时,也对我们的婚姻带来一些副作用。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
如何保持反思和客观的态度,避免在学习心理学中失去自我?
我选修心理学时,我才19岁,那时候心理学是非常冷门的学科,可以说是无人问津。
我还很小的时候以为,学心理学的人,看一眼就知道别人在想什么。学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
尽管心理学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但我对于学习心理学还是很有自豪感的,我比普通人更了解人性,比普通人的觉察力和观察力更加强大,这让我在人际交往和婚恋方面,都更加坦然自若。
因为学了心理学,我在婚恋道路上确实走得更顺畅,少走了很多弯路。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减少正在学心理学的你,在爱情之路的代价。
一、过度分析和贴标签
在学习心理情感知识的时候,大家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过度分析。
通过对心理学的学习,以及对人性的研究总结,会让你觉得自己比周边的人更懂人性。
在学习了一些专业术语,心理学流派,以及一些理论体系之后,你对日常中很多事物逐渐有了分析和判断能力。
你开始觉察,开始剖析自己的内心,分析周围事物,给他们贴上一些标签。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来访者,她40多岁了,为了拯救婚姻,做了很多心理情感的咨询服务,因此她自学了一些心理学知识。
于是,在我们的对话过程中,她不断地给自己和老公下各种定义,她自个儿分析、诊断,说自己的老公爱无能,回避型依恋风格,自恋型人格障碍。
很多心理学初学者或者新手咨询师,就很喜欢快速给别人贴标签,下诊断。
因为初学者和新手,对自己不那么自信,也没什么经验,对咨询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没有预判,也没有概念,而太多的未知会给他们带来强烈的焦虑和恐惧。
于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他们自然会抓住他们熟悉的、学习过的概念和理论,去解释一切,以此给自己增加安全感。
同样的问题,也会发生在亲密关系里。
尤其是一些情感经历比较空白,感情不那么稳定,感情走向不明确的人,如果盲目套用一些心理学理论,从那些理论里找方法和答案,那反而会让你看不清感情的真相,看不清对方的真实想法。
人心是很复杂的,人的感情是脆弱多变的,两个人的关系更加复杂。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种理论,能够完美解释人的关系问题。
在亲密关系中,你热衷于分析对方,这会让你倍感自信,觉得感情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却给这段关系带来一些冲突感。
比如前面那位给自己老公贴上“爱无能,回避型依恋风格”等标签的来访者,她真的足够了解老公吗?她的心理学知识足够扎实和丰富吗?她的这些分析,会让关系变得更好吗?
且不说她的标签是否正确,但她在生活中带着这种标签去和老公相处,老公是能察觉出来的,那老公原本就不怎么敞开的心扉,会因为她的这些标签,更不想和她说话了,彻底向她关闭心门。
人生中最大的挑战之一,不是拥有足够多的知识来验证自己的错误,而是拥有足够多的知识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所以不要再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自己的感情了。当你忍不住去分析的时候,不如多花一点时间,去问对方,去了解对方。
二、过度自恋和满足
在学了一些皮毛后,我们总想有用武之地。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你懂一些心理学知识了,就可以去分析别人了。
当你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聊到亲密关系,聊到感情,你利用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提出一些深刻的观点,立刻获得了大家的仰慕和崇拜。
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让你自我感觉非常好。
但是在亲密关系上,你这种优越感并不能转化成更亲密的关系。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因为我有一次去面试,面试的人也是个咨询师,一开始我们在聊工作问题,后面他把话题引向了我的家庭,并且对我进行各种分析和判断。
最无语的是,他脸上充满了得意洋洋的笑,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自以为是。他非常享受那种分析评判别人的感觉。
我当然不高兴啦。他又不了解我,仅仅凭借几句话,就在那里瞎分析一大堆,以为能看透我。我突然意识到,原来这就是面对一个瞎分析的人的体验!
是的,这种自以为是的、过度的自恋,会把人的关系推远。在亲密关系中,是同理的。
每个人在感情里,都会有不自信的时候,很多人本能地用自恋、打压或者其他补偿行为来掩盖自己的不自信。
这种话语权带来的自恋满足,只会让你短时间感觉良好,却无法让两个人的关系进一步靠近。
在亲密关系里,做一个看似什么都懂、什么都看得透的人很容易。可是,情感上的依恋,关系上的亲近,一定是需要你放下自我的,需要暴露和接纳彼此的脆弱面。
当你学会真诚表达自己的困惑,敢于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承认自己的不确定感时,或许更能体会到伴侣的爱和接纳。
三、用别人的经验替代知识
由于互联网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便捷。
在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大咖的干货文章,可以看到领域先锋分享出来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经验。
这些东西看多了,我们有时候是不是会有种幻觉,好像读了这些文章,自己也成了经验丰富的人。
可我想说的是,会写会说的人,他未必能很好地处理好问题。
我遇到过行业工作了10多年的咨询师,他接到妻子的电话时,狠狠训斥对方,我在旁边尴尬症都犯了。因为前几分钟,他才就情绪管理和关系修复的问题侃侃而谈。
我还知道我们公司的新媒体小编,她写的关于两性关系的情感文章,理论案例相结合,丝丝入扣,就像一把温柔的刀,让你瞬间疼痛清醒,又让你倍感温暖。可现实中,她是个选修了心理学的中文系小姑娘,她自己还没结婚,是个宅女,特别内向,不善言辞。
网上看的东西,和你自己的现实,未必是贴切的。
我们在探讨情感问题时,一般会在理性的、相对平和的情绪下讨论的。可当你真的身临其境时,情绪体验会丰富很多,你知道很多的理论,但你实际上做不到。
你以为你会这么做,但你的实际行动是那样。因为我们在情感中的表现,同时受情感、认知、行为、动机、生理等层面的影响,是很复杂的。
别人的经验,终究是别人的,在别人的实践里会管用,但在你的现实里未必有用。
你看到别人说在感情中遇到这些冲突该如何解决,不管他写得多么正确和坚定,那都是他描述的一种可能性。
你只是在读故事,在验证别人的经验是否可行时,需要你自己在实践中去验证。
每个分享经验的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成长背景,他们的特质、受教育程度、人际关系、人生阅历等等都是不一样的。
心理学是一门大学科,希望你能坚持学习,在内省、交流、实践中不断提升。而不是把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当成本该由自己来积累和实践的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