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

德尔斐神殿是著名的古希腊神庙,位于雅典西北方帕尔索纳斯山麓,其中供奉的是阿波罗神(Apollo)。阿波罗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天神宙新之子,代表着光明和理性。任何人对人生问题感到疑惑,都可向神殿女祭司献上一只羊,来求签解惑。通常女祭司的话含混不清,需要另外的祭司解释。

  德尔斐神殿上刻了两句话:“认识你自己”和“凡事勿过度”。古代社会教育并不普及,除少数人受到完整的教育外,大多数人遇到人生困惑时,仍需要信仰的神明来解惑开示。在神殿上刻字就是一种普遍的全民教育方法。

    “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至今对西方社会还产生着重要影响。心理治疗专家将它奉为格言,每当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前来就诊时,心理医师都会先问病人:“你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吗?”

    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容易受他人影响,被各种广告宜传所打动,执着于许多东西,非要得到不可;真的得到之后常常发现,那并非我想要的。心理医师的治疗就是设法让人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目标,不要轻易受他人干扰。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篇》)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财富和地位,但是在正当获取财富和地位的同时,也意味着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财富越多,地位越高,相应的社会责任越大,否则财富和地位均难以为继。人们常常以为财富和地位重要,但真的得到才发现,为此失去的东西可能更多。

    美国拍摄了不少电影、电视,描写家族成员之间为了追逐财富而钩心斗角,最后形同陌路,彼此仇视。当年纪大了,回首往事,才发觉得不偿失,追悔莫及,但是人生不能重来。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自己,究竞什么东西是我们特别想要的,为了它,我们甘心努力奋斗。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描写西毒欧阳锋为了“武功天下第一”的称号,练习“九阴真经”而走火人魔,最后忘了自己是谁,逢人就问“我是谁?”黄蓉告诉他:“你是欧阳锋啊!”他又问:“欧阳锋是谁?”忘了自己是谁,即使练成上乘武功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偶尔也会在忙碌中怅然若失,不禁自问:我是谁,我在做什么,这些是我想要的吗?为了这个目标付出这么多究竟值得吗?与其更多地了解世界,不如更多地了解自我。

    “认识你自己”属于“知”,“凡事勿过度”则属于“行”,两句话兼顾“知”与“行”,可谓相得益彰。“凡事勿过度”即行动适可而止,这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我们常常话到嘴边脱口而出,本以为自己一片好意,结果反而造成更多的误会与隔阂。

      子日:“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篇》)孔子说,一个人不行仁义,人们如果过分厌恨他,会使他作乱生事。因此,给别人留有余地,让别人有改过迁善的机会,一来一往之间,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帮助。

  孟子日:“仲尼不为已基者也。”(《盂子·离娄下》)意为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分的人,这正说明孔子做人处事的分寸把握得当,凡事适可而止,表现出高度的人文修养和处世智慧。

  荷马时代“能够=应该=必然”的思想,使人们误以为能力即是权力,少而演变为暴力,而演变为暴力,社会毫无正义可言,人类为此遭到惨痛的教训:到德尔斐神殿刻出“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两句话,西方社会逐渐懂得收敛。这两句话说来容易做来难,只有念兹在兹,长期修炼,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两句话只是警示格言,由于缺乏系统完整的说明,人们并不清楚背后的道理何在,因而无法产生深刻的作用,效果终究有限。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