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 思维导图
“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此生的使命。”
显然,我现在还没有达到这种美好的状态。至少,应该和大多数人那样,还没有找到人生的最终使命,但不需要担心,因为至少,我有这个意识。在不断经历的过程中,越来越能发现这种使命。这种使命,没法通过瞎想得出的,都是需要一步一步走着去做出来的,做着做着就会有新的视野和大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你可以不懂什么是专业角度的“产品”,但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每个件物,不论是重复做的,还是一个个的项目,都可以称之为产品。
那么产品,面向的是用户,它才能成为产品。能成为人们买账的产品,那么一定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底层是功能解决型的需求,往上走是精神满足的需求。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通俗说就是从“走肾”到“走心”。能做到这一层,先不谈艺术家、大师级,至少已经很接近手艺人了。(例子,恒源祥广告,与nike广告)
不用跟别人比,只要跟自己比。
否则,在和别人比的时候,就成为了和别人的类似。突破从来都不是靠和比人的比较中得到的,能够比过去的自己更优秀了,就是超越了。
成功的定义,现在倒是很清晰了,个人觉得就是一种“找到自己节奏”的状态。所以,不需要去看什么成功学、心灵鸡汤了,一步一步去活出自己的舒适的节奏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主观能动性到内驱力。
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内心,别人无法干预你。
这个就需要有目的(大点的叫使命),然后是具体目标。为了什么,你自己想要作主什么,能作主什么。
事人合一。
能把生活和事业结合为一件事的人,是很幸福的,他们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件事情又能满足谋生的需求,还能带来额外的收获。这种人才算是获得“生命的意义”。
笃定感。
是我一直在追求的一种感觉。虽然现在还没有,还是在努力的路上。
临在当下的理解。
不去想过去的得与失,不去幻想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先做好现在,做好现在就是创造未来的行动方式。
做好现在的方法很多,我也试过很多,也在不断改进。我的经验是,其实做好现在,首先就是要有目的,做某件事出于什么目的或者动机,不要因为需要做某件事而做某件事,否则这件事做完了也没找到它的意义,那你做来干什么呢?
这种思路完全是基于这件事并不单纯是你的兴趣(当然也以是兴趣),如果单纯是兴趣那就当然是一种“刚刚好”的幸福!你做这件事就是为了热爱。
现实生活中,这种状态不容易,举例就是多少热爱音乐的学生,毕业后,如果不是家境好或者以解决谋生问题为目的去工作,就连三餐都成问题。他们当中,能够多年后仍保持那颗热爱的人,又有多少呢?
但是有部分人确实是能够做到的,我也希望日后能够找到这种状态。
延伸一个“小趋势”的概念
你喜欢做的事情,它还能解决你谋生的问题,虽然现在不怎么“大”,但是随着时间和社会的推移,你的这件事,可能会直接或间接成为你人生的一个爆发点,“顺便”成为了你的更大的事业。那么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做得越来越好,厚积薄发,趋势一到来,你能够抓住。
做好现在的工具
做好现在,如果需要一个工具,我觉得是“精力管理”,以前曾经以为是“时间管理”,后来发现,时间管理的1.0、2.0、3.0……都行不通,即便你再自律再有计划。因为没法解决“你不是机器人”的事实。那么“精力管理”,我理解是在自己合适的状态做合适的事,321启动。这样才能把握到效率与效果。
放下自己
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把自己当回事,不要把自己放得多高,不然你就专注不了。
你看,谁是靠自己的名字被被人记住的,都是靠自己做过的事才被这个世界记住的(或好或坏)。人死后带不走的,只有他对这个世界或者历史巨轮做过的事情,还能留在世上继续影响世界。就算是洗碗工,一个碟子被洗了,都能够影响世界的进程,都是一环扣一环的,直至蝴蝶效应。
关于专注、聚焦。
能够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人,是幸福的。
我越来越不喜欢多线程模式了,尽管每一天还存在大量的事情需要并行。
我个人的解决的办法是,必须排个序,必要时做取舍,然后在更适合的个人状态或节奏下快速解决事情。
关于碎片化学习。
真的,我觉得碎片化学习不适合自己的主线,至少它不能令我更加专业深入,没法留出思考提炼的空间,甚至会吃掉个人休息时间。碎片化学习也不是全然没用,它只适合某些领域的学习,不需要太深入思考的内容,例如一些小技巧学习等等。